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 他们的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17
恒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发热发光的星体。过去天文学家以为恒星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以此为名。但事实上。恒星也会按照一定的轨迹,围绕着其所属的星系的中心而旋转。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成员。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成为小行星。行星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
第2个回答  2019-12-13
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处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2年。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一定的地点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
3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一、二千亿颗。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离开我们实在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叫作恒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