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问亲们一个非常深奥的哲学题啊,请问: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证明了什么?

大家好,问亲们一个非常深奥的哲学题啊,请问: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证明了什么?这一哲学试卷的一道非常难的大题亲们抢答吧!

第1个回答  2014-06-23
一些资料加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答案应该都在里面。
苏格拉底本可以不死, 在《申辩篇》中, 假如他当时在法庭上没有藐视传统的辩护方式, 假如他当时对法官们的要求作了某些让步,他无疑会被宣判无罪。在《克力同篇》中,假如他听从克力同的劝说而越狱逃跑的话, 没有人会追究他的责任, 他可以逍遥法外, 继续进行他喜欢的对话, 找人聊天。可他为什么自愿去死?他究竟为何而死, 其意义何在?塞缪尔·斯柯尼可夫认为: 苏格拉底之死不是一个命题, 而是一个事件,在苏格拉底之死中, 证明和要证明的东西是同一的,即“对人来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用来审查的是理性, 而理性又是规范性的, 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反省人生是我们正当生活的基点, 它要求我们保持前后一致,而这前后一致具有价值。苏格拉底是如此严肃地坚持它, 以至死之将至仍不放弃。
在当时的雅典,政治动荡、民主制衰落,道德和人性堕落以及社会政治秩序混乱是雅典危机的根源,苏格拉底认识到只有改善人的灵魂和本性才能拯救社会。为此, 他把研究道德看做哲学的主要任务,从崇尚自然研究转向追问人生幸福,建立了伦理学开启了哲学思想上的“苏格拉底转向”。“ 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 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 促使它研究生活、 伦理、善和恶。”作为一名思想家, 苏格拉底敏锐地洞察到, 为谋求霸权而战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已给雅典带来深刻的危机,并暴露出许多的道德问题:狂热的野心和贪婪的私欲,成为合理的动机和判断美德的标准, 传统道德正以惊人的速度崩溃堕落。与普通民众相比他更清楚、 更自觉地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雅典危机包括经济、 政治和道德的危机。他深知,此时要参与政治,做一个正直的人, 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而他不愿参政。苏格拉底虽然想要远离政治, 但政治并不曾远离他。他私底下批判变了形的民主制, 批判大众流俗意见, 就已经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他是民主制的批判家,他看到了民主制的缺陷,看到了公民的参政权与参政能力的不协调。他批评外行执政,主张内行执政,认为民主也需要具有政治才能的执政者。他也看到多数公民为了一己私利, 受政治家的蛊惑,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民主在他们手中已经变味, 成为追逐私利的工具。他批判大众缺乏理性, 不辨正义与真理,浑浑噩噩, 为传统和流俗意见所左右, 使雅典处于深重的危险困境之中。他自视甚高, 认为众人皆昏,唯他独醒。他把自己看做神的使者,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像牛虻刺激慵懒的牛一样, 神要他来唤醒、 劝导昏睡麻木的雅典人。他说: “我宁愿服从神而不服从你们, 只要我还有生命和能力, 我将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 对你们进行规劝,和我遇到的每个人阐明真理。我将以我通常的方式继续说, 我的好朋友,你是一名雅典人,属于这个因其智慧和力量而著称于世的最伟大的城市。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 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 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可耻吗?”雅典人民主张他们的法律是公正的,坚信自己的习俗,反对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和批判,并处其死刑。但苏格拉底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道德的理想和灵魂的完善与不朽而死, 展现了苏格拉底的伟大悲剧英雄人格魅力及当时的社会悲剧。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正如伊壁鸠鲁所说: “死亡无非就是感觉的被剥夺而已,,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 我们已不复存在了。”苏格拉底对死及其意义有充分的了解, 谈论死亡是他的哲学主题之一,在《申辩》、《克里托》和《斐多》中, 都有他对死的诠释。苏格拉底被法庭以“不敬城邦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后, 面临着生或死的抉择。为了生, 他可以乞怜于法庭, 博得陪审团的同情,也可以接受罚款或自我流放, 甚至可以越狱逃跑,但这三条逃避死亡的途径他都放弃了。苏格拉底放弃生存而选择死亡, 源于他哲学上的死亡自觉,即对死亡的自觉意识,他是向死而生的。 苏格拉底之死可以说是“自愿被杀”。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信条是: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他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应只考虑和计较生命的安危, 唯一应考虑的是行为的是非、 善恶,只有当人们能在理性上提出充分的理由时,他的行为才是正当的。他之所以选择死亡, 是出于灵魂、 道德、 法律的三重理由。从灵魂学说的角度看,苏格拉底视死亡为幸福之事,出于他对灵魂完善与不朽的信仰。从内在的道德觉醒而言,苏格拉底的自觉选择死亡是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从法律的角度看,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苏格拉底选择“自愿被杀”。色诺芬曾指出, 苏格拉底“宁愿守法而死, 也不愿违法而偷生”。在这里,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苏格拉底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 死亡对他来说根本不足引起恐慌。这个信念, 就是他穷一生所探求的“什么是善”的哲学信念, 而善决定他选择忠于自己的母邦雅典、忠于母邦的法律与判决。同样, 苏格拉底不肯低头认罪, 也不肯越狱而逃, 是因为反省人生和尊重习俗法律是生活应当做的, 是正当的行为这是他前后一致的做法,不会因外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一致性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苏格拉底欣然赴死, 是因为死比生好,彼岸世界是一个“好”的世界,而且,在彼岸世界, 灵魂可以摆脱肉体的蒙蔽, 去追求绝对的真、善、美。这里凸现出苏格拉底之死的价值论意蕴。苏格拉底之死的行为试图告诉我们什么是有价值的, 以及我们应当怎样行为。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这一生尽我所能,做我应做的一切以求努力使我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