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词目:缠足
拼音:chánzú
其他称谓:裹脚、裹足、裹小脚
基本解释:foot-binding 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这是旧时的陋俗。
详细解释:旧时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女子以布帛紧束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成弓状,以此为美。相传 南唐李后主 令宫嫔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一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 时。
缠足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女性身体受到压迫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女性被认为应该从属于男性,因此她们的脚被用来作为女性贞洁的象征。缠足的女性被期望拥有细长而弯曲的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美的标准。然而,这种习俗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使她们在行走、站立和劳动时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缠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 时,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在那个时代,女性被严格限制在家中,她们的生活完全由男性支配。缠足的习俗成为了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种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控制和压迫。
缠足的后果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束缚。女性在被迫缠足的过程中,丧失了自主权,她们的自由和尊严被剥夺。这种习俗的存在,是对女性权利的严重侵犯,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缠足的习俗逐渐被废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陋习对女性的伤害。如今,缠足已经成为了过去,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女性身体的尊重,更是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在缠足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