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宋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屹立百年,以其平实朴素的辞藻,塑造了深刻优美的文学意境,给当代美学带来了不俗的意义与影响。而作为传统文化,我们也当研究它对于展现宋朝社会生活与现实人生的重大意义。

我认为任何一种能够长久流传下来的文化都不乏它的社会性与人文性。

就社会性而言,宋词与唐诗相比算得上是群众熟悉的”下里巴人”。 宋词在大众生活中应运而生,重抒情,易表达。宋朝自公元960年建立到公元1279年灭亡,从繁荣昌盛到偏居一隅,前后319年的历史,并不是一本《全宋词》就能说清道明的,但宋词却可以作为那根牵引线,连同五代词一起,深入一览宋朝的无限风光和宋词的旖旎多情。在宋词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作用,宋代的词人也贯穿了整个政治阶级。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本不应抛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在宋词史上名垂千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社会相对安定、政治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宋词文化自上而下发展,在宋代找到适应它蓬勃发展的生长环境。

就人文性而言,应当提到一些著名的词人。有人说柳永的词艳俗且缺乏高雅文人之感,而在我看来他的词更能不加修饰的体现两宋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俗文化发展而来的宋词甚至毫不避讳的立意于古代歌妓,将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融于文学创作中,以一种平等的交友关系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遭遇与愿景。深刻再现了一幅幅市民阶层的生活图景,以朴素的平凡在文史上经久不衰。抒情也是宋词的又一灵魂。词人们利用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意。其中我很喜欢秦观的一首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尤其在朝朝暮暮。”即使是言牛郎织女在一年一度的的时间中短暂相见有分离的场面,也不忘鼓励世间眷侣对彼此的爱意。提到宋词,大家不难想到文人苏东坡对宋词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东坡之词,突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抒发离愁别绪的词风,拓展了题材,创造了豪放派词风。苏东坡的词最大的特色就是旷达。作为他的政治态度和人生态度,他将这一风格贯穿于作品之中,读这一时期的宋词也不难让我们被词人自身的淡泊明志,独特坚韧的特点所吸引。时间来到南宋,彼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彼时的宋词也更能流露出词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辛弃疾写下“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借此抒发民族战士的豪言壮志,而读者也易被时代的昏暗和英雄的无奈而牵绊。

宋词有自己不同时间下的不同风格,词的初期风格难登大雅之堂,正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词的主体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描绘的也大多是市井生活,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到苏词首创豪放词风,开始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对时代、对家国政治的感悟和思考。宋词跳出了粗俗的民间艺术,开始升华成为一种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的又一魅力于它独特的审美与意境。如果你喜爱豪放派,不妨研究宋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的词总给人大气磅礴之感;如果你心系婉约派,不妨研究宋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总让人为之动情。宋词的婉转幽怨、风流缱绻不难体现在那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感伤中;又或是在那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哀愁中;更会在那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伤中。

作为中华流传至今的文化之一,宋词并不是无关风月的阳春白雪,它在时代的变迁中也不断展现.迸发属于自己的魅力。于今日,我总是听闻人们喜爱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去读宋词,抑或是手捧一杯茗茶。我向来认为,这般意境是必要的,在特定的意境下去品味,品味它的点点婉约,婉转含蓄和缠绵悱恻;品读它的爱恨情仇与酸甜苦辣;品鉴它的丝丝愁绪和屡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