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存款,该怎么存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我一个98年的小姐妹(A),2018年开始存钱,20出头就存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十万。按照她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存款还要加速上升。

对现代青年人来说,赚钱不算是一件难事,但把钱留住、让钱变得更多却是个大难题。而像我姐妹一样拥有存款的那一类90后已是少数,要像她那样存下存款,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姐妹为了能存下钱,TB这种购物软件都被狠心卸载,生活消费追求“精益求精”、非必要不买。才一点一滴建立起自己的小金库。

因此想要拥有更多存款,对钱就得拥有对应的正确的认知。要存钱就不能乱花钱,乱花钱就存不下钱,其实很公平。

那要怎样才能存下“金库”呢?

月初时跟姐妹A和另一个姐妹(B)聚会,喝奶茶间姐妹B发现A的手机屏幕已坏,向A推荐新款的顶配iphone手机,A表示拒绝。B又给A继续推荐免息分期的方案。又被A否了。

A拒绝的理由是过去的一年她在基金定投中获得了20%的收益,相当于多赚了她两个月收入。买手机的一万块她认为用来定投基金的价值比买手机更大!

为了存住钱,居然连手机坏了也不换,可真够狠的!然而我们并不是非得这么做,手机坏了这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事可以再考虑。但真要省钱,决心是必要的!没有决心而光想拥有存款是不可能的!

关于如何省钱,姐妹A说了自己的一个例子:曾因虚荣心,她买了辆十万出头的国产车,为此每月还车贷、给车加油、出行的停车费开支等等使她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之后,她把车给了她哥哥,贷款哥哥还。平时出行坐地铁、打车代替,开支减少了,才走上了积累存款之路。

步入社会的初期,很多人的收入有限。加上没有节制地消费,一门心思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去计算收入支出能力,在最好的青春里陷进债务陷阱里,年轻而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没有投入在能力的增长上,得不偿失……

缩减开支,是避免掉进财务陷阱里的有效手段。

虽然我们肉眼可见掏空我们钱包的是那些房租、社保、贷款等的大消费,但这些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必须消费”,真正掏空我们钱包导致我们没有存款的,恰恰是那些我们常常不以为然的“小消费”。

一部新款手机也许每个人都消费得起,再不济分期也行,分摊到每个月金额也并不大。一部蓝牙耳机,看着喜欢就买了。一个没什么用但因为它可爱就买了的背包……这些看似不花太多钱的消费,实际上是“消费欲望”的真正元凶,它偷走了我们的“理智”和“智力”。

因为它们的金额不大,所以我们不会在意。买了一件,下一件依然因为它只花了小钱而不去在意。因此一件一件下去……竟没意识到“小消费”居然是最多的,更没统计过所有“小消费”加起来竟然占了我们收入的绝大部分。

“小消费”就是这样“机智”地骗过了我们的“智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理性。

这还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小消费”不仅消耗了我们的钱,还偷走了我们拥有的“潜藏价值”。

正如A所说,打理好一万块钱,好好理财,收益上获得10%,一万就变成了1.1万。而一万块买了手机,一年后贬值成八千,其中的差异达到了37.5%。

可以想象,那些没必要的小消费累积起来,若能获得增值收益,跟不停地买买买,一年后的差异会有多大呢?两年、三年,差距无法想象。

越小的消费越“花钱”,因为小的花费累积起来其实很多,因为越小的消费越不能增值,所以它们慢慢俘虏了我们的价值观。

分享我自己的一个小妙招:

每日花费不超过收入的十分之一。收入除了还贷这些硬性支出外,结余都存起来充实自己的金库。

因为我做电商,每日收入不一样。收入少了便花少点,收入多的时候没必要的物品也不会乱消费。这样就扎实有效地把钱存了下来。

实在忍不住想买买买时,把消费目标和爱好订高一些、大一些:除了它什么都不买。比如非要买的话就买个车吧,或者把买房当成购物目标!

这个方法让我对小的消费不太感冒,特别是今年攒够钱买了车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小地方花钱了。因为消费爱好的门槛提高了,完成之后,大目标带来的满足感是小目标无法比拟的。

最重要的是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更注重把钱花在提升生活的品质上,而不是满足小的欲望上。小的欲望越来越少,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可以投入到学习和赚钱上,赚钱能力提升,金库长大的速度在变快,心态更多了淡定从容,这种自我掌控的满足感跟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完全不一样。

省钱、存钱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账户里的数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为了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去实现它!不断超越自我,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