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词类活用:

一般来说,古代词类都是固定的。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的时候可以把甲类词临时当做乙类词来使用,或者让甲类词临时拥有了乙类词的句法功能。

词类活用 :

  ■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具体的语境中,一个名词必须理解为动词才能说得通。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 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疾→快, 衣→穿衣服,冠→戴帽子

译文:见到冯谖这么快就回来了,孟尝君觉得很奇怪,赶紧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出来见他。

注意 :这里的衣冠是衣服和帽子,但在这里应理解为穿衣服戴帽子的动词。

②左右欲 刃 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杀

译文:左右两边的人要 杀了 蔺相如。

注意 :名词“刃”就是刀的意思 在这句话中,“刃”要理解为跟“刀”有关系的动词,也就是“杀”。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有宾语成分,这时形容词就活用为了动词。我们要根据这句话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这个词。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 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季父→叔叔,素→平时 ,善→友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跟……友好)

“善”原来是“好”,是形容词,但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跟……友好”。

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叔,平时和留侯张良友好。

② 亲 贤臣, 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史记.项羽本纪》

亲→亲近,远→疏远, 先汉→西汉,所以→……的原

“亲”和“远”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的“亲近”和“疏远”变为动词。

译文: 亲近 贤臣, 疏远 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三、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般做主语、宾语、定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临时用来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性的成分。它们做状语的时候,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①童子 隅 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隅→在墙角里

这里的“隅”本是名词“墙角”的意思 ,在这里要理解为“在墙角里”。

译文:童仆 在墙角里 坐着手里举着蜡烛。

②良庖(páo) 岁 更刀,割也;族庖 月 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庖→厨师, 岁→年, 族→众多, 月→月

这里的“岁”和“月”原本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要理解为“每年”和“每个月。”

译文:优秀的厨师 每年 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 每个月 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 船 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船→用船

“船”是个名词,在这里要理解为“用船”

译文: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多事的人 用船 运了(一只)来。

④射之,豕(shǐ) 人 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豕→猪, 人→本是“名词”,在这里要理解为“像人一样啼哭”。

译文:用箭去射那头猪,猪 像人一样 站立起来啼哭。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 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呼→叫, 兄→本是名词哥哥的意思,在这里要理解为“像对待哥哥一样”。

译文:您替我把他叫过来,我将 像对待兄长一样 侍奉他。

ᵃ表示地点→在……地方

ᵇ表示时间→在……时间

ᶜ表示工具→用……工具

ᵈ表示比喻→像……一样

ᵉ待人态度→像……一样

注意 :在古代汉语中,怎样理解 ,怎样翻译,都要看具体的语境。

这节课学习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