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本校双非,新传跨考戏影。一战国家线没过,二战成功上岸。不得不说一直以来我都是相当任性的人,2020年对华师大的戏影一见钟情之后先是准备跨保,失败之后又不愿意留在本校,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投身考研大军。目前已成功上岸,回顾这两年的备考,有许多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请细细听我说吧。

关于择校:

前言我就写了我是喜欢戏剧影视文学,才想着继续深造,所以专业我没什么好指导你们的,就一句话你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东西,那就冲冲冲吧。华东师范大学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是一所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兴办的新闻传播教育。1926年两校均创办报学系,1928年大夏大学创办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2004年传播学院成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新兴学院。传播学院中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一个以本科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研究生教育单位,目前拥有教育部认可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对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媒体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等,也有任职于大公司、政府机关宣传、公关等部门,就业前景优秀,且名校情结,便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公共课复习:

1、英语

单词:英语单词第一重要,选定自己喜欢的单词书以后,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一遍可能费事一点,可能要两个月,但是后面会快很多。每天固定量的背单词,循环滚动单词书,一直背到考前。除此之外,还要背阅读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准备一个积累本,做阅读时候遇到不认识单词抄在上面,每天固定背单词时间,每天背两页,同样循环滚动,争取做到过去的真题中没有不认识的单词的程度。

阅读:阅读分为四篇和小三门两项。先说阅读。我当时就是只做近10年的,每天做一篇,之后自己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再听对应的听唐迟的课,看看自己错的题是哪里没理解,再把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背一遍,就这样10年阅读真题过了2-3遍。

小三门:完形填空很重要!很简单!千万不要放弃!完形填空我听的易熙人,这位老师长得好看,讲课也好,完形讲的很细,同样过了两三遍。新题型是看的商志英语,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但是英语基础一般的还是不建议看了,这个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大家可以选择宋逸轩或者是考虫的一些老师。翻译我看的是唐静的,也是很有名,很主流的,唐静讲课逻辑很好,讲得很清楚。

作文:作文我看的网上老师的整理框架,这里就不推荐了,作文我只看了他的,我觉得很好理解,也很好模仿,应对考研英语一的作文需求完全足够,但是据说王江涛的作文,刘晓燕的作文和周思成的作文课也都很好,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内容。

2、政治

考研政治课有很多,我一战二战都是跟的徐涛老师。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的同学我的建议都是课可以早点跟。底子比较好的可以只跟强化班。至于做题,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和肖八肖四其实是够用的。

一战的时候我是九月份才开始看肖秀荣老师讲全套知识点的书,然后又跟了一遍徐涛老师的课。这里我的建议是一边看课一边看书。最好不要自己闷头看书,因为完全找不到重点,而且有很多知识点也是很难理解的。基础课程只看一遍其实就够了。

二战的时候我是暑假才开始看的政治,到了九月份课程已经全部看完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一遍看课一遍搭配着分章节的真题做着练练手,九月份之前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用太多。

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上市之后要抓紧做。我的建议是做至少两遍。二战期间因为我还有去年的1000题所以直接把题裁下来单独整理了一个错题本。没有工具人替你裁的同学可以拿铅笔做然后擦掉。全部的题我是做了两遍,然后又把两遍中全部的错题都单独做了一遍。以上这些我在十一月份之前都做完了。这时候肖八还没上市,有富余的时间就可以做一做别的老师的选择题。

肖八上市之后基本上也要开始背政治的重点了,这个时候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一天两套肖八题,肖八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好也多做几遍。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做做别的,我记得我还做了腿四和徐六的选择题。整体来说基本上就是以肖八为主,选择一到两个其他老师的题做一下知识补充就够了。大题也是很磨人的,肖八的大题虽然没有肖四重要,但我的建议是不要完全忽略,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做到熟悉即可。每天早起读一套,B站上也有很多带背。重点背诵还是要留给肖四。

专业课:

华师的专业课分为专业一718作文和专业二864影视艺术理论。以下也会分别从两个专业分别去谈论复习的经验。

1、718作文

718非常考验写作文的能力,华师近两年都是一个2000字的大作文一个1000字的小作文,新闻评论2021和2022年都没有考过。整体来说作文的内容和观点是灵活的,但逻辑框架是不变的——基本都是从概况、问题和解决途径来进行一种三段论格式的分析。如果是本专业或者是文科专业进行跨专业考试的同学应该在写文章上没有太大的瓶颈。写论文经验不太丰富的话可以参照高考作文的写法。

以我个人写论文和考试作文的经验来看,最好的形式就是首先总起阐明下文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以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分段论述,每一个观点都最好以“理论+例子(论据)”的形式,最后一段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展望。

“理论+论据”的形式对材料积累要求很高,而且华师的718经常考传播学相关,所以我的推荐是关注一些传播学考研的公众号,比如新传土拨鼠等。上面会有热点和热词的解析和每日打卡,备考中期或者早期可以养成每天看一点的习惯进行了解和积累。

另外718写作也有一些小技巧,不论是跨考还是本专业,都可以在文中引用一些更广泛的理论作为支撑,比如文学、传播学或者电影理论等等。比如有关粉丝文化的作文题目就可以引申到粉丝经济、消费主义甚至明星制和类型电影制作上。华师的作文内容很广泛的,只要不是完全跑题,都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同时,718的练习方式和864也是一样的——写。这一点真的要感谢学长学姐。像这种大作文,自己练不仅很难开始动笔,也很难进行批改。懒惰永远是阻挡我写作的最大障碍。但是模考提供了一个“逼迫“我动笔的机会,最终还是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2、864影视艺术理论

这是跨考生的痛中之痛。因为是跨考,一战复习的时候完全没头绪,纯纯是自己瞎看书。因为种种原因直到7月份才开始决定转专业,对照华师官网上给的专业书目去看,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结果自然很不理想,一战国家线都没过基本上就败在专业课上了。综合考量了之后决定二战。

二战的时候从四月份报了课,开课开始就一直跟着上。也是上了课之后才知道电影专业要分成电影创作基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产业热点这么几大块进行分门别类地复习。学习进度直接跟着考研班的进度走很方便,但我一般会稍微提前一些完成学习进度,多给自己一些复习的时间。

虞吉:《中国电影史(第2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第一,专业课尤其是跨考的同学一定要优先进行知识的框架梳理和了解重难点。参加全程班的意义也是在此,真的比自己乱看书有效率多了。都是很有经验的本专业的学长学姐,相比毫无章法地自己阅读,重难点和整个专业复习的知识梳理都要更加清楚明白。华师大的书目中有一部分对于跨考打基础来说并不合适,比如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900多页的大部头书一方面读起来很耗时间,另一方面也很难坚持下去。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可以相对放弃这种书。而去选择像《认识电影》这样比较基础的书目来读。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雅克·奥蒙等:《现代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第二点就是要了解复习的进度。完全没跟上进度也是我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7月份开始的整个暑假还处在迷茫的状态,除了慢悠悠地看专业书什么也没做。九月份才开始着急忙慌地背政治和英语,专业课夹在公共课之间,复习的时间根本不够。也不知道自己复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的。二战参加全程班以后学长学姐们真的是很严格地检测你的复习进度,更别说九月份开始的各种做题各种模拟。三次综合小测,三次模拟大考。考完之后基本上就麻了,即使在考场上面对不会的题也不会紧张。

达德利·安德鲁:《经典电影理论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孙绍谊:《二十一世纪西方电影思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做题。我觉得我个人一战在这方面的误区应该也是很多人的误区,那就是全靠口头背。动笔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干抄。即使是找题来做开卷考试,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整理逻辑思路的过程。真真实实地动过笔之后,或许在当时觉得什么都没记住,但是过后会发现也是会留下很深的印象的。第一次模考的时候我连段都不会分,最后一次已经可以通过分点来自检有没有遗漏了。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修订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第四点,考试技巧。永远不要忽略考试技巧。虽然它相比踏实的知识储备来说要相对次要一些,但是考试技巧无论是对于答题还是复习都是有帮助的。固定的模式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而是给予你答题的切入点,增加答案的条理性。另外,将答题技巧用于复习梳理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复习导演的时候就可以从基本信息、代表作、美学风格、影响这几个方面条分缕析地进行关键词整理,既便于记忆,也不会有所遗漏。

聂欣如:《电影的语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还有大家平时的阅片量一定要提上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纪录片、动画片、中国电影(港台)、中国电影(大陆)、外国电影等。这里举例《持摄影机的人》、《幼儿园》、《狮子王》、《千与千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半生缘》、《小城之春》、《林家铺子》、《一个国家的诞生》、《罗生门》等

写在最后:

在心态调整上,每个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考研过程的人都会面临非常艰难的时刻。二战的同学更是如此。面对这种心情我想说,如果动摇了,迟疑了,就停下学习的脚步,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或者去与支持自己的朋友谈谈心,获得一些学习的动力。如果可以,找一个一起努力的研友对坚持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设定好计划,多汲取经验,然后努力向前就好。

最后送给即将迈入考研修罗场的同学们一些祝福,如果你有梦想,就去追吧,努力与付出是会换回等价的回报的,一直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