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与人交往的3种分寸,是非少,人缘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在日常交际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分寸,这是言行得体、必须注意他人的忌讳,做到不触雷区。

能够持久的感情,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呵护。

一段感情是否能长存,靠的是两个人的相处方式。

一段好的感情除了需要好好经营,还要注意交往时的分寸。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与人交往的3种分寸,是非少,人缘好。

1

说话不口无遮拦,不让他人难堪,在言语中顾及他人的体面。

契科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光鲜,也各有各的难处。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不戳破、不提及,这种不动声色的成全。

有人说,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

你永远不知道,你对面看似情绪稳定的人,也许内心正经历一场波涛汹涌,可他看起来那么平静,为的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

有些人,以真性情标榜,说话却毫无分寸,口无遮拦地让人出丑难堪。

如果只是一味逞口舌之快,不假思索,不管不顾的说话,只能伤人害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话间应该是带有善意的,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给别人留余地。

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上,当徐静蕾读到“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的时候,却控制不住自己,泣不成声。

原来,她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对奶奶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奶奶去世那天起,失魂落魄的她,一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觉得眼前的一切毫无意义。

时隔多年,当那句话轻轻地唤起她对奶奶的回忆时,眼泪顿时决堤,奔涌而来。

作为主持人的董卿,如果趁着此时徐静蕾情绪激动、心理防线放低,便更有可能挖出更多背后的故事,成为节目的亮点。

但她却没有继续追问,她明白,奶奶是徐静蕾心底最深的挂念,一旦追问起来,勾起往事,难免戳中别人的伤心之处。

此时,若是不顾当事人感受,继续追问,只会让她显得咄咄逼人。

而口无遮拦的人,大多数时候都会伤人而不自知。

在一期《向往的生活》中,众人围坐,何炅给黄磊的新电影做宣传。

谈到拍电影的时候,魏大勋忍不住发了句牢骚:“现在很多电影明明是导演让这么演的,本来就该怪导演, 但是最后承担结果的却是我们演员。”

他说得痛快,却完全忘了当时在座的黄磊正是他上一部戏的导演,何炅第一时间听出来问题,立刻替他解围:“大勋说的肯定是《栀子花开》。”

这是魏大勋才意识到,何炅曾经也是他的导演,一句话伤害了在场两个人,尴尬得想要原地消失。

何炅知道他其实无心,先假意生气,但最后还是跟他分享自己的经验:“想说谁好就说谁好,不要说谁不好,因为你不知道听见这话的是谁,不知道自己就得罪了人。”

“说一句话,要看在场所有人的脸。”在言语中顾及他人的体面,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律。

村上春树曾说过:“很多人都会说这样的话,我这人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我这人敏感脆弱,难以与人打交道。

然而我多次目睹敏感脆弱的人无情地伤害他人,心直口快的人不自觉地再三强调于己有理的歪理。”

举着直率的大旗行口无遮拦之事,实际上叫修养不够。

说话之道,其实就是做人之道。

你经常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2

不贬低他人,不说别人闲话。

有些人,总以为贬低别人,就能抬高自己。

有的人就是这样子的,为了抬高自己,不断的贬低别人,不断的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不断的讨论别人的一些事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抬高自己,往往这种抬高自己是一种伪命题,最后没有抬高自己,反而贬低了自己。

殊不知,打压别人,也否定了自己;尊敬对手,也庄严了自己。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

别人的是非无需评说,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在背后说三道四。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在背后所说的那些闲话,终有一天会传到被说者的耳朵里。

你说的闲话,对他造成的伤害是你难以想象的。

闲话说小不大,说大它也不小。

往小了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两句吐槽,但往大了说,便是随意的捕风捉影、恶意揣测他人。

《汉书》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忠谏之言。”

意思是:不说闲话,不去窥探别人的私事儿,也不听闻别人的私下言语。

不管是谁,都不喜欢在背后说别人闲话的人。闲话说多了,不仅于己无益,反而还会招惹是非。

生活中总有些人,将别人的私事当八卦,逢人便说;将别人的糗事当成谈资,与其他人分享。闲话,其实不必说。说闲话对自己无好处,对他人却是一种伤害,最容易让他人反感,实属害人害己。

永远别因为生活过得不顺就去吐槽别人,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把问题归结在别人身上,却忘记了最无能的是你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苦自己吃,一个总是因为不如意而在背后说人闲话的人,你的人生也不会走的太长远。

你对别人的工作和人品擅自妄言,暴露出的是你自己差劲的人品。

《菜根谭》有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说闲话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反而容易让别人反感。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你站在别人背后说人闲话都是一件很丢份的事情,不止是败坏别人对你的印象,还会让原本对你有好感的人慢慢远离你。

你每说出一句闲话,在别人心里的形象便矮一分,你做人的品便少一分。或许没有人会说出对你的不满,但同样也没有人会接受你进入别人的生活。

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可说话的人少了,愿意听自己说话的人更少了,生活正在渐渐变成一座孤岛。

心思都放在别人的身上,如何经营自己的美好?口舌只会道听途说,又怎能周全自己的名声?

别人的故事,与己无关,没必要恣意谈论;他人的是非,不归你管,没资格妄加评说。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在背后说别人闲话,不主动谈及,不被动附和,懂得保全别人的名声,周全自己的口碑。

3

不多管闲事,不对别人指手画脚。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人活世上,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不要用自己的尺度与准则衡量别人,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不管闲事,不掺和别人的私事,是对人最大的尊重。

但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随意评价别人,背后议论别人,把别人的事情当做八卦的乐趣和谈资。

自以为看透世事,便可指点一二。

这世上多少人与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所以,才有了“饱知世事慵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的处世哲学。

人性复杂,世事难料,尤其不要轻言善恶,擅自给一个人盖棺定论。

你的未必就总是对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这个世界很大,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类人,习惯以自我想法来猜测事物本身,喜欢怀着恶意和揣测的目光去伤害别人。

殊不知,世事难料,很多事情能看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他所谓的真相也只不过是他以为。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道:“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深以为然,不是谁都有条件活得轻盈,不了解别人的过去,就不要轻易下评判。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在你眼中平常无奇的事情,可能需要别人费尽全力才能得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要走的方向,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随便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你并不懂别人的生活,根本不了解别人有过怎样的经历。

如果总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说轻了是三观不同,说重了就是偏见、不尊重别人。

王小波曾说过:“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别人的生活,不去轻易评价好坏,那是别人的选择。

不了解事情真相,尤其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不妄加评论。

没发生的事情,不要自己幻想、臆造,揣测别人的人生,造谣别人的生活。

自以为看透,话已出口,才发现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相的全部,但对别人的伤害已经覆水难收。

在日本电影《小森林》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女主的朋友吉子一边劈柴一边抱怨自己的上司,而女主市子听完吉子的话,认为她的抱怨是没必要的,于是就替吉子的上司辩解并且指责吉子的行为。

吉子听完很不开心,于是两人争吵起来。

吉子说:“你不是我,没有经历过我的经历,你凭什么高高在上的批评我呢?”

即使你是对方的挚友,她也知道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她好。但也不应该超越了对方的边界,在别人的生活中指手画脚。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不是她,你没有真实的处在她的位置、她身边的环境。任何一处、任何一点的差别,导致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韩寒曾说过:

“如果你不了解,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了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凡事不要总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先入为主地去评价、议论别人。

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别人有过怎样的经历,心中有怎样的痛处。

在生活中,不少人局限在个人偏见里,随意评价别人,背后议论他人,还以此为乐趣。殊不知,为何自己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不被尊重,因为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个随意评价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人。

知人不评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能管住自己的嘴,往往能少了很多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