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择偶标准应该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我觉得这样正确的择偶标准,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属于正确的,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味,别人认为的正确择偶标准未必是正确的。
第2个回答  2022-06-19
每个人对于正确的择偶标准的认识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期望的结果来前推。
第3个回答  2022-06-18
标准还是要有的,定好标准,起码先有一个具体的范围。就好比公司招聘,各岗位的招聘需求不同,招到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放到个人婚姻问题这个终身大事上,标准既要参照广义标准,也要结合自身情况。
毕竟幸福是对自己来说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
而两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人,能不能长久的在一起,也是需要磨合、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还拿招聘来说,比如说面试的几个环节都不错,聊的也挺好,但是入职后,工作一个多月发现,这个人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才显露出来。所以说前期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初始值,还需要之后的不断磨合和升级。就像有几句话说的:能不能在一起,要看三观是否一致;能不能长久在一起,要看三餐是否能吃到一起;能不能永远在一起,要看睡眠上是否能睡到一起;
第4个回答  2022-06-18
选择一个善良质朴纯粹的人 人品完完全全决定了一个人的好坏。
第5个回答  2020-10-25
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另一半,是每一个处在择偶阶段的单身男女都格外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时常被人们所争论的话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喜欢根据身边的真实发生的个案来得出一些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择偶价值观,比如:

如果我们发现身边的夫妻双方都差异很大,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互补的人更适合在一起;

如果看到家庭背景不同的夫妻离了婚或者经常吵架,就会得出结论,要找个门当户对才能持久;

当公主抛弃了青蛙,或者王子甩了丑小鸭,也会让我们不禁感慨,男人还是看脸,女人还是爱钱啊...

这些结论到底是普遍适用的,还是偶然发生的,不能只靠我们所看见或听说的个案来确定,要想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案例样本的数量必须足够大才行。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男女双方的择偶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和调研后,给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互补性的确存在,但相似的人更有可能在一起

先来看一组数据,爱荷华大学的罗珊红和伊娃·克洛男对近300对夫妇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夫妻双方越是相似,对自己的婚姻满意度就越高。

而且两个人之间的相似,不是由生活背景造成的,也不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而是他们在一开始就很相似。

也就是说,所谓的“夫妻相”,并不是来自长久的生活,而是因为最初的选择。

在另一项针对202对情侣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有一半人最终分手。分手的伴侣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宗教信仰、性格特征、浪漫情怀等。

进化心理学家戴维·巴斯(DavidBuss)发现,无论是在未婚情侣还是在新婚夫妇中,相似的人都更有可能在一起:尽责的人寻找尽责的人,外向的人寻找外向的人,随和的人寻找随和的人,成熟的人寻找成熟的人,开放的人寻找开放的人。

即使在单身人士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这就意味着,人们喜欢相似的人,不是因为觉察到现在的伴侣跟自己相似,也不是受到她们的压力或影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如何验证相似性?

最靠谱的方式还是在深度接触后,你对对方的“感觉”。所以恋爱需要在“谈”的过程中看清两个人是否具有“相似性”,在恋爱刚开始的时候,感性的层面通常会起主导作用,而如果要步入婚姻,则需要更多的理性。

二、门当户对是正确的,但并非物质上的“门当户对”

相似性实验还得出一个结论,由“相似性”而导致的“门当户对”效应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很多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眼中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上的半斤八两,而是一种在价值观、学识和才智上的旗鼓相当;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精神上的一致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两个人在人生目标、生活中重大决策的选择上更容易达成一致,即使有了冲突,也比较容易调和,这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就像夏洛蒂·勃郎特在《简爱》中所说的:“爱是一场搏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如果一个人不认可自己,没能把更加美好、优秀的自己活出来,他也会把这种批判性的眼光投射到与他相似的人身上,当然也就很难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等到自己能够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时候,合适的人也就变得可爱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鸡汤的说法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对了,你找的人就对了”,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三、男人看脸,女人爱财,但相比之下,人们更看重性格

经常有人说,别跟我扯爱情,在美色和金钱面前,爱情就是个幌子。“男人永远只喜欢25岁的女孩。而女人都是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

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并不绝对,但美貌和金钱确实是重要考量因素,而这种考量也不完全是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进化和遗传选择作用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家大卫·巴斯研究了37个不同的文化领域,收集了10037个样本后得出结论,男人和女人在择偶时的最大差异是——男性更看重生育潜力,女性更看重经济发展。

巴斯的解释是,人类的基因决定了择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而男性和女性则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

男人要找最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才能让自己的基因更好地遗传下去,25岁的阶段通常是女性生育能力达到顶峰的时期,而长得漂亮本身也是健康基因的外显,和生育能力息息相关。

对于女性来说,在繁衍后代这件事上的投入比男性大得多,怀胎10月,分娩时有致命危险,分娩后还要有一年无法工作......因此,女性在选择时会更加谨慎,自我保护的忧患意识迫使她们要选择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更强的男性。

说的这儿,我们似乎更加验证了男人好色、女人爱财这个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的——巴斯的实验只注重考查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而他们的共同性——看重“性格”,要远比差异性高得多。

社会学家弗莱切发现,当资源、长相与性格相冲突的时候,大部分男女都会优先选择性格更加适合自己的人做配偶。

所以,如果你不是天生的大美女,或者没能做到年少多金,那你还有一个蓝海战场——修炼自己的性格。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让自己变成让一个具有健康人格、靠谱、有魅力的人,总没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