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了解自我的状态,学会长大成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第一次看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个书名时,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这本书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不太适合成年后的自己。最初我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因此一直没有看这本书。

后来,得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和经典童话故事《柳林风声》有关后,我对这本书开始感兴趣。看完书的简介,这才知道,原来我误会这本书了。虽然这本书用了《柳林风声》故事中的人物,但这是一本了解心理咨询的入门书籍。


因此,在看完《柳林风声》后,我开始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如果你没有读过《柳林风声》,那也没关系,你依旧可以读懂这本书。因为是用蛤蟆先生咨询的经历来讲述心理学概念,所以在读的时候,你不仅会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而且会好奇我们如何应用书中的心理学知识。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心理学研究者,他的研究经验非常丰富,不仅出版过两本专业的心理学教科书,而且还致力于让更多的普通人来了解心理学知识。


因此,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你可以了解到许多心理学知识。借由这些心理学知识,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为此,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让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学知识, 即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包括儿童、父母、成人三种状态。


看到“儿童自我状态”时,你是不是也很好奇,我们明明已经是成年人,早就不是孩子了 ,怎么还会有“儿童自我状态”?这其实指的是虽然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但是我们有时候做事或者感受都像个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自然型儿童。 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下,儿童有哪些基本 情感 ?我们会想到儿童会快乐、悲伤、害怕,也会愤怒。当一个人处于这些 情感 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这个人处于自然型儿童的状态里。


另一种类型是适应型儿童。 当儿童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包容时,或者父母很严苛时,他们就会调整自己,学着适应父母对他们的方式。因此,适应型儿童经常表现出顺从的行为。比如,凡事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为了让父母高兴,试着取悦他们;即使自己没做错事情,只要父母不高兴,就会主动道歉等等。因此,在成年后,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经常顺从他人,可能就处于适应型儿童的状态里。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我们有时候,还在沿用童年遗留下来的某些行为模式。比如,儿童生气的时候会任性,会撒泼怄气。成年后的我们,有时气急了,也会用这种方式来释放愤怒。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来释放愤怒,来面对问题,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



既然儿童自我状态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好,那我们让自己尽量表现得像父母那样,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在我们看来,父母经历多,他们经验丰富,能判断对错。


但是,有时父母会很严苛。他们对我们要求严格,我们做错事会批评我们,有时说话还会带着怒气。以上这些都是“挑剔型父母”的表现。如果你发现身边的有些人特别挑剔,喜欢对他人品头论足,那他很可能正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


也许你觉得自己从来不会发火,也不和他人生气,觉得自己没有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也许你从来不挑剔别人,但是你会批评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对自己生气。


看到这里,你好像更能理解自己了。为什么当别人揪着你的错误不放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为什么当你严厉批判自己时,你会觉得你像极了挑剔你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人或你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现在,你更加困惑了,不仅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有烦恼,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也会有问题,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成人自我状态”的解释,它“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能面对现实。在遇到事情时,不会按照脑中父母的声音做事,也不会陷入童年时的情绪中。相反,我们会客观地分析现状,找到问题的原因,制订计划、作出决定,然后去行动。


也只有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情绪,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即使遇到和别人意见不和,也是先倾听,然后再好好沟通,而不是立马反驳。 因此,我们更能了解自己的行为,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更能做出理智选择。


总的来说,在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后,你会更加了解自己。无论是当下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还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不好的。 相反,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要知道,凡事都是有解决方法的。如果我们能为自己负起责任的话,我们就会明白,我们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虽然过往的童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们现在长大了。 我们可以选择不被童年的行为模式所束缚,也可以选择不再依赖父母,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人了。 无论发生什么事,这些事都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在“成人自我状态”下,做出理性地选择。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勇敢活出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吧。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