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7-09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春天,康熙皇帝为表彰中大夫王柱今及其子孙三代的功绩,在大枣园村立起了两座牌坊,东牌坊刻有“龙章三锡”,西牌坊刻有“羲方式训”。
1926年1月,北洋政府在村中的牌坊街北侧创办了青岛市公立枣园初级学校,这是当地重要的教育中心。
从1950年春开始,大枣园村经历了土地改革,成立了农民协会。随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社和海舰高级社相继建立,魏立科担任了海舰高级社社长,得到了北海舰队驻青部队的支持。
1955年冬天,大枣园村引进技术人才,建立了第一个工业项目——砖瓦厂。这一年,变电室落成,村内实现了电力供应,生活设施逐渐完善。
1960年,实行三村分治,成立了中共大枣园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王知才任书记,开启了新的管理篇章。此后,机砖厂、修配厂相继建立,村办小企业发展起来。
1980年春,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村民生活进一步改善。1986年,自来水普及,结束了饮用井水的历史。1987年和1989年,大枣园村分别与青岛冲压厂和青岛汽车厂合作,引入工业化生产。
90年代,大枣园村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居民新区建设开始,直至2001年完成。1992年,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村民身份发生转变。1994年,青岛大枣园集团公司成立,村级集团化管理进入新阶段。
王启厚在1994年荣获“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十杰”称号,并在同年参与了国家重要会议。1997年,大枣园村办公大楼落成,设施现代化。1998年,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村民生活保障加强。
2000年,村办企业开始改制,进入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阶段。同年,6家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产业质量提升。2001年,大枣园民营企业联合会成立,公园建设全面展开,提升了社区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