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塘瑶族乡的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55年,建立龙船塘乡。1958年废乡,成立龙船塘人民公社。1961年5月重建龙船塘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恢复龙船塘乡。1989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龙船塘乡,成立龙船塘瑶族乡。辖光明、白龙、翁朗溪、地胜、红心、龙船塘、翁野、黄家、小熟坪9个村和一个居委会。1995年底统计,全乡共2314户,7962人。少数民族人口共6318人,占总人口的80%,其中瑶族4837人,占61%。苗族1418人,占18.7%。 龙船塘瑶族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60年代初尚无公路,竹木等资源全部从公溪河中放排输出,生产、生活资料靠肩挑背负运进。1965年开始修建洪(江)白(龙)公路,全长3.5公里。1973年修通龙(船塘)白(龙)公路,1972年兴修深(渡)龙(船塘)公路,1975年客班车首次通过龙船塘乡。至1995年,全乡共修通乡、村、组公路16支、67公里,拥有货运汽车18辆,客运汽车及小四轮28辆,拖拉机30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多为林区简易公路,路况较差。
龙船塘瑶族乡人少地阔,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26.4万立方米,每年可生产大量竹成品及半成品,以竹麻为主要原料的土纸年生产量达4000多担。境内有片草场4000多亩,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较大。
全乡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386.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14万元,乡、村办工业总产值272.56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80.34%、19.66%,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1995年粮食总产量4368吨,上缴国家粮食400吨,农、林、副产品有木材、楠竹、玉兰片、猕猴桃、柑桔、天麻等。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全乡兴修小(Ⅱ)型水库1座,大小山塘18口,每看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0余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0~500亩,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199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元,比1990年净增449元,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办企业发展较快。全乡现有乡办企业8个,从业人员103人;村、组集体企业13个,从业人员38人;个体私营经济234户,从业人员500余人。1995年全乡乡村企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创利税30多万元。在各类企业中,工业企业6个,年产值200余万元。近年来,全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积极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一是引进外资兴办绿色企业,开发楠竹基地13000亩,猕猴桃、天麻等药材水果基地3000余亩,开发用材林1100亩。二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竹针厂,恢复乡造纸厂。三是引进资金改善修缮公路。以上三项共引进资金50余万元。从而使85%的竹木资源均经加工增值后再外销,销售网络也逐渐扩大,与广西、安江、洪江等地都建立合作关系。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95年全乡财政总收入97万元,比1990年增加36万元,增长62.9%。其中工商税完成47万元,农林特产税27万元,农业税23万元,上交县财政47万元,比1990年增长404%。全乡现有普通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办小学8所(标准化村小4所),教学点2个,中小学在校学生831人;教师92名,其中民办教师20人,代课教师23人。199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巩固率99.7%。1990年至1995年初中升高中46人,升中专28人,高中升大专9人。现有文盲988人,占总人口的12.4%。设有乡卫生院1所(职人10人,病床6张),医疗卫生所9所(卫生保健员13人,病床9张),计划生育率为100%,地方甲状腺肿及流行性疟疾等均得到有效防治。文化事业发展快,近年业,乡政府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拥有万册图书馆、电影院、有线电视差转台,以及1360平方米的瑶乡文化活动中心。全乡还有业余文艺队13人,体育队15人,每年开展较大的活动20余次。1995年被列为全县文化改革试点乡。 境内的“岩鹰洞自然风景区”景群丰富多姿,有清澈的溪流,峻峭的山崖,莽莽的森林,巨大神秘的岩洞,极富原始风貌。经专家认定,是怀化地区,景群最多,景点最集中,植被密度最好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展潜力。远近闻名的“文明卫生村”翁郎溪,共有173户,630人,面积18000亩。80年代中期以来,他按照“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方针,努力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全村总收入14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300元,居全乡之首。该村处于海拔500~600米的山坳之中,村外群峰环抱,绿色葱茏,村内庭院整洁,家家户户注重室内卫生和环境美化。自1985年以来该村连续10年被国务院、省、地、县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央、省、地级领导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都曾到该村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被誉为“瑶乡明珠”,“山区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