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春天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国机与一拖演绎“春天故事”
2008年3月23日,初春的天晴朗而温暖。国机集团总裁徐建带领集团公司总部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到一拖考察工作。细心的一拖职工发现,公司广场上,国机集团的旗帜正在飘扬。
之前的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准了国机集团与一拖集团的重组方案,一拖与同根同祖 的国机集团终于走到一起。这无疑是震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件大事。
国机与一拖实现职能对接,标志着双方共同演绎“春天的故事”真正开始。
一箭三雕,一拖和国机“喜结良缘”
2007年12月中旬,一则消息牵动了装备制造业敏感的神经:一拖集团控股股东洛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向国机集团无偿转让一拖集团67%的股权。面对媒体半信半疑的目光,政府首先明确表示全力支持。“选择让国机进入,是因为国机集团有农机对外贸易,有自己的研发力量,而且作为大型央企,其在投融资等方面都比我们地方政府更具优势。”洛阳市国资委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对外界表示。
国机集团总裁徐建说,与一拖重组不仅意在促进国机快速发展,把国机集团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实现一拖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确保一拖集团不但真正发展成为我国工程农机行业的“第一”,还要能够与国外先进企业抗衡。
一拖公司董事长刘大功则认为,推进战略重组,是一拖公司努力保持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2007年,一拖销售收入达121亿元,企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分析内外部环境,资源和能力的“瓶径”对快速发展的束缚日益凸显。突破“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传统路子,主动寻求、积极实施与国机集团的战略重组,是突破“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加入国机集团,能够更好地发挥一拖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政府的坚定支持,国机集团和一拖的积极努力,使得双方最终“喜结良缘”,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根同宗,战略重组“再续前缘”
三月下旬的洛阳,牡丹含苞待放。在听完徐建总裁对国机集团发展情况的介绍后,一拖公司上下倍感鼓舞:发展的希望和生机正随着春天的脚步一齐到来。
作为在原机械工业部所属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大型央企,经过了十年发展历程的国机集团,正站在新起点,筹划新蓝图。中国一拖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农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双方在业务链,发展愿景、战略目标中有不少契合点。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充分吸收所属企业的优秀文化因子,国机集团构建了以“和”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集团公司的使命是“引领机械工业前进方向,创新机械工业发展道路”,愿景是“机械工业的领跑者,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核心价值观是“合力同行,创新共赢”。而中国一拖的愿景“成为国际装备制造最具活力的创新型企业”也与之不谋而合。
国机集团和一拖同根同宗,渊源深厚,核心理念方向一致,怎样演绎“春天的故事”?大家充满了期待。
职能对接,“再造一拖”从现在开始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一拖建设好。只有一拖好了,国机集团才能更好。”徐建总裁在职能对接工作中,定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调子。
“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革,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徐建总裁说,在目前面临重大重组这样一种局面下,变革是必须的。一拖集团虽然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机制上、效率上、管理手段上都有一些差距。有差距,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失去机会。所以借重组之机,一拖要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和机制调整工作,调整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
如何与国机集团实现职能对接,一拖公司董事长刘大功明确表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理解国机集团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对接和交流,为企业后续工作提供管理支撑。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与管理流程再造,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效益。他特别强调,要向广大职工广泛宣传重组的积极意义、总体思路、国机集团的文化和理念,让广大职工更好地了解国机,认同重组,支持改革。
2008年3月23日,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再造一拖”的帷幕在这个灿烂的日子拉开,一切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
“2008年,是一拖的第一个发展年。”徐建总裁说。
发展,对已经53岁的中国一拖来说,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