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不想吃的苦,中年以后会加倍补回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前段时间回老家,听邻居阿姨讲了一件特别让人感慨的事。

村里一位看上去及其普通的叔叔,居然在年轻时当过特种兵,就是电视里那种需要进行各种高强度训练、会熟练使用各种兵器的带有浓浓的神秘感的人物。据说这位叔叔当年长得非常英俊,身高1米8以上,脑子又灵活。他去参军时很意外地被看中选入了特种兵部队。这在村里可是特别光耀门楣的大喜事,能进这种部队,以后的发展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他们家人真的是宴请亲朋和乡邻,又敲锣打鼓送他去当兵的。

我很好奇,那他现在怎么就在家种地开小店呢?邻居无限惋惜地说,他吃不了训练的苦,后来自己偷偷跑回来了。部队来人找,他也没有回去。这就在他档案里记了很不光彩的一笔,后来再想往公务员方面发展也不可能了。他在外面做了几年生意,没有赚到什么钱,也不想折腾就回来了。而他同期的战友现在要么留在部队要么转业分配工作,很多已经身居要职,或者至少过着很体面的生活。有人问他后悔不后悔,他只是说他是吃不了那个苦的。

虽然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老话说的“吃多大的苦,才能享多大的福”,也是有道理的。

害怕吃苦是人类的本能,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没有谁愿意去吃苦。懒惰是人性里的弱点,能够克服这一点,从意识上愿意主动吃苦的都是不一般的人。

我自己曾经也多次因为怕吃苦,逃避吃苦,而自作聪明想选择捷径,到后来却又不得不为此付出加倍的努力。

上高中时,我文科学得最好,尤其喜爱历史地理和文学,但是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却害怕选择了文科,以后毕业不好找工作,要吃很大苦。当然这是老师和家长一直灌输的理念,我当年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即使明知道自己喜欢文科,也能够学得比理科更好,但还是毫不犹豫选了理科。这在当时看来是无比正确又理智的选择,上学就是为了以后考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有个铁饭碗。坐办公室,不用操心,不用风吹日晒。谁想吃苦呢?

可是看起来最容易的路,也许是最难走的路。学了不喜欢的专业,然后又做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对自己的信心、激情和潜力发挥会有多大的损害呢?很多人都是被周围人的思想一路牵引着走来,还未人过中年,就已经开始浑浑度日,不思上进。在这个科技进步神速,瞬息万变的社会,以后吃苦的日子还会少吗?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后来走了很大的一段路,才算基本回归到自己喜欢,有燃点的职业中。

当然现在大家都说,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但是之前不想吃的苦,后面确实是加倍吃了回来。

还有个女同学,大学学了化学专业。后来就业时却不肯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理由是这样的工作太累,化学药品又常常有毒,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做。而其他专业的工作她又没有基本能力也不想去尝试,就去做了文员。这份工作又轻松又体面,坐在办公室里没有太大的苦吃。

但是几年下来,当初本科的同学要么考研考博有了更好的平台,要么参加工作在实验室或者工厂的,成了有经验的工程师,薪资也是水涨船高。而她自己做的文员工作含金量没有那么多,可替代性太强,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做,所以肯定没有那么好的福利。这个时候她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和选择是多么地错误和愚蠢。接下来她要么痛下决心,多吃苦头,自己再进修一下提升竞争力。要么只能在这个岗位上,跟越来越年轻的新人去竞争了,压力也可想而知,而且工资上涨幅度也只有那么大。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吃过很多苦,所以在他们的概念里好工作就是不吃苦,最好是钱多活少离家近。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那么激烈,哪里有这样的好差事。即使有,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年轻时逃避吃的苦,中年以后就会加倍补回来。所以有大咖说人最好是自己能够主动选择去吃苦,等到生活逼你去吃苦那就太晚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