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29唐诗中的佳人形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唐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全面繁荣,使得唐诗取得了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璀璨成就。而唐诗中的“佳人”形象也复杂多样,所涉及的题材也无所不包。

一、香草美人 含蓄寄寓

“美人”作为一个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战国著名诗人屈原将“香草美人”的使用在作品中一以贯之,使“美人”有了深切的生命内涵和政治寓意。“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注释(南宋 刘克庄)自此,这种将政治理想、政治情怀在作品形象与意境中含蓄寄寓的比兴寄托的手法固定下来,用“美人”抒发自己的怨念成为一种诗人惯用的模式。当然,唐朝诗人也不例外,经常用比兴之体来寄予自己的的家国身世之感。“美人”包涵了唐代诗人的人格情趣、人生经验和美学理想,凝固了文人们在当时特殊的现实环境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杜甫《佳人》中描绘了一位绝世佳人:她幽居在空谷,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儿,见弃于夫君,如今沦落山野,与草木相依。靠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时常牵把青萝来修补茅屋。虽然佳人命运悲凉,居住环境简陋,生活清贫,却依旧修洁端丽,清白自守。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佳人》作于乾元二年秋季的秦州。安史之乱时,杜甫竭尽忠诚,竟被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人生遭遇和品格,与这首诗的佳人是一致的。所以,诗人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无论诗人基于怎样的心态,唐诗中美女佳人的意象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比兴象征的意味十分浓厚,涵蕴也极为丰富。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人以新婚的佳人自比,含蓄蕴藉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受到赞赏;而张籍的回诗也巧妙地用比体,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一问一答,两诗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

比兴体的诗中“佳人”形象不是生活中偶然见到的普通女子,而是具有深刻内涵和寓意的固定的意象。她表达的是词人不愿直言却又不能不说的话,抒发的是词人难以抒发的情怀。

二、深闺佳人 传统闺怨  

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主要描写对象,剖析女子们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复杂心理状态。闺怨诗最早见于《诗经》,而绝大部分的先秦闺怨诗都保留在《诗经•国风》当中,如《诗经•国风•伯兮》,《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植等人使其进一步发展,而至唐代,依旧有诗人承袭了这古老的主题,塑造了一系列闺怨女子的形象。为了与上文第一部分区分,本文的“闺怨诗”只指那些单纯描写思妇,并非有所寄寓的闺情诗。

韶华易逝,容颜易改,因为古代女子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她们都有对此的感慨,这类女子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美人迟暮,丈夫另有所欢,刘方平的《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甚至对夫君除了思念之外,怨恨之情更为深刻——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玉阶怨》写被幽禁宫女之幽怨,刻画出一个孤高冷艳的宫中女子形象。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写征人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描写征人妇的诗歌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一个意象:在唐代丈夫出征,妻子多寄寒衣给丈夫。可以说,月夜之下,捣衣的征人妇成为盛唐诗人表现征人妇的一个典型的意象"。

唐诗中的闺怨女子,诗人很少去描摹外貌,多写她们的侧影,更多的是闺中女子愁怨的情绪的流淌,形象比较单薄,趋于符号化。

三、当代女子 反映现实

唐代社会生活空前繁荣,女性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被诗人记录到反映现实的诗歌中去,成为唐代风貌的一部分。唐代诗人笔下所涉及的女性形象复杂多样,囊括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从宫廷女子,官宦贵妇到贫穷妇人,甚至包括胡姬也经常出现在唐诗里。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写长安贵族妇女的华贵,李白清平调写杨贵妃的丰神俊貌,王昌龄《采莲曲六首其二》所写的采莲女子十分具体形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诗所勾现的采莲女子十分灵动活泼。而“家住水东西,流纱明月下”的浣纱女子清新怡人。胡姬,是汉唐时期对于非汉族女子的称呼,她们或从事舞乐,或以卖酒为生。诗人对其多是进行大笔渲染,细致刻画的并不多,所以胡姬的形象也并不是特别丰满生动。“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贫妇形象在诗歌中的大量出现是在“安史之乱”后,征战和政府的横征暴敛的双重摧残给农民带来可怕的灾难,战争、饥饿和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人们身上,成千上万的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杜甫的作品中反映了战争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不同年龄的贫妇形象。战争夺取了大量男子的生命,乡村凋零,人烟稀少,农村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有些女子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农耕劳动,依旧要交纳政府的苛捐杂税"。杜甫的《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诗人们深入观察现实,多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写实叙事,给予唐代女性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呈现唐代女性平凡真实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