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位的正确写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4
牌位的正确书写方法如下:
1. 牌位上方通常不书写“供奉”二字,正中央书写“灵位”二字,接着书写性别及称呼,如“男/女方某太公或某太君某公某(再右出格写一讳字,避讳姓名直书不敬之意。)”。
2. 在称呼下方回归原位书写逝者的名字,如“某某大人之灵位”。
3. 牌位的右侧书写一联,如“永垂不朽返明,万古长青”等句子。
4. 牌位的左侧下方书写,如“不孝儿/女某某泣血敬立”。
牌位整体采用竖写,右上左下。位用黄纸,上下一尺二寸,宽三寸六分。若是祠堂或家中立主位为长年供奉牌位,纸用黄色,不可使用其他颜色,因为黄色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之意。红绿青白黑等颜色则是低辈分之用,不可失礼。
相关介绍:
在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中,人逝世后其家人会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立于桌安之上。
牌位的书写,古代一般多用老宋体(笔划竖粗横细)、自上而下竖写,现代则多采用正楷、隶书、魏碑等字体,以示庄重、肃穆。
自古以来,民间广泛使用牌位,用于祭奠已故亲人和神只(指天地之神)、佛道、祖师等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使用牌位祭奠的越来越少,一般都摆放或悬挂逝者的照片、画像作为祭奠对象。
近年来,国内一些殡葬服务单位,为发扬优秀的传统殡葬文化,不断改革创新,设计研制了大理石、玉石、塑料等材质的小型牌位,与骨灰盒配套,供人们祭奠使用。此举既符合民间传统习俗,又安全省力,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
我国民间传统,对逝者是“安”字当头,如说“安息”、“安魂”、“安灵”、“安放”、“安葬”、“入土为安”等等,无不求“安”。而人们到殡仪馆祭奠时,多数都是将故人骨灰盒搬进搬出,怎能体现一个“安”字呢?
不少人家要从楼上楼下、同时搬动父母、祖父母的几个骨灰盒,不仅费力,也很容易摔倒磕碰,损坏骨灰盒。古人对灵柩(棺材)移动是很严肃慎重的,一旦落葬、轻易不动。除了非动不可的原因才行移灵。现代的骨灰盒就是棺材的替代品,按传统习俗,一旦安放,除了迁移或下葬,也不应轻易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