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易错题分析---六年级数学上册“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临近期中考试,在复习的同时,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做一做往年的试卷,进行模拟考试,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分析近三年的期中试卷,发现关于比这一部分所占的分值很重。除了16年的试卷占了15%的分值外,近两年的试卷中,对“比”的相关知识的考查,分值几乎占到了30%左右。其实分析教材,此部分内容也确实是一个重点。比的认识,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应用比来解决问题,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派生出很多相关联的题目。

通过对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混淆不清。

2、分数与比的转化,个别学生不明白。例如,一本书,看了2/7,已看的和未看的比是(    :   )。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却是难以做出来。

3、关于比的前项和后项写颠倒,对此我觉得学生多是不细心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大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2:3和4:9。从他们的答案来看,应该是已经会求出周长比和面积比了,但却忽视了题目先说的是小正方形,而问题先说的却是大正方形。同样的问题在这几张试卷中也有体现:走一段路,甲用了8小时,乙用了6小时,甲与乙所行的时间比是(     ),乙与甲的速度比是(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走同一段路,时间比和速度比是相反的。因此第一个填4:3,第二个填3:4.可我们却都又忽略了问题先说的可是乙。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不必在这种问题上过多地给学生挖坑,试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当然也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的习惯。但这样的问题以这种形式来考试,我总感觉不太合适,每个人在做这类题目时,都很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进而写出自己认为应该的答案,可就是因为没有看清楚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就白白丢掉了这些分数,确实是很可惜的。有些学生被这样的题目搞的小心翼翼,生怕再因为没有看清楚顺序而丢分,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我觉得对学生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好现象。

4、比与正方体、正方形相结合的题目。周长比、边长比、面积比等。

5、关于比和分数、除法的沟通,部分学生总是找不到相对应的数。特别典型的就是:

3/4=9:(   ) =(     )÷20 =27:(     )

3/4=12:(    )=(    )÷24= 36:(    )

这两个题目比较而言,第1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第2题。分析原因来看,第一题,即使学生不会做,他也能看出9和27是和3联系的,只要口算一些它们分别是3的几倍,相应地让4也乘相同的数就行,因为9和27不是4的倍数,同理,根据20和4的关系也很容易推出20的前面应该填15.

而这种基本靠蒙的方法在第二个题目中则完全行不通了,这里所给出的数都是3和4的公倍数,部分学生就分不清楚它到底是和哪个数有联系,于是就胡拉乱扯,原型毕露了。

还有一类题目:6:10=3/(   )=9÷(   )=(    ):25

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觉得应该以最完整的数为标准,去推算每个空应该填几。可这里却发现,6和9的倍数关系并不是整倍数,于是计算起来就觉得比较困难。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填出3/5的答案后,就可以以它为参考来推算了。这也反映出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数学应用意识不强。

6、比的基本性质的变式题目:

例1、A:B=2/3,(A×10):(B×10)=(     )

如果你让学生背一背比的基本性质,估计很多人都能特别流利、熟练地背出。可遇到这种题目时,他却不知所措了。可见,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根本不能灵活应用。

例2、3:5比的前项增加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    )

           3:5比的前项增加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本来我以为这里的第一题简单一些,第二题可能会错误率高一些。没想到,当学生掌握了第2题的解决方法之后,也将所学的方法负迁移到了这里,多数都认为应该乘3.

6、比的应用。

(1)比与三角形内角和结合的题目:

根据内角度数的比,判断是什么三角形,求每个内角的度数,此类题目难度不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解决。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只给出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求这个两个内角的度数。只要简单加以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是有隐藏条件的。

案例: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此题,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用90÷(2+3)求出每一份的度数,所以我基本上都是讲这一种方法的,顶多会问一问这里的90是什么意思?怎么得到的?今年在讲了这个题目后,下课就有学生过来告诉我说:老师,这个题目我是这样写的,你看可以吗?180÷(3+2+5)=18度,并且还告诉我说,因为它是直角三角形,所以那个直角应该是5份的。有理有据,方法得当,这样爱思考的孩子多么可爱!

(2)比与长方体、长方形相结合的题目

问题多会出现在:给出的长度忘记除以4,忘记除以2.

解决对策:除了细心读题,认真思考之外,检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计算出长和宽之后,再来算一算周长,看是否和题目中的条件吻合,就可以自己检查正误了。

(3)生活中按人数分东西,分摊电费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总觉得太简单了,好像前面的方法已经教过了,也做了那么多的练习,这类题目和前面所学的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没有直接给出比,但应该也是可以想到的啊。因此,这类题目应该不用再教,学生就能做得出来的。可学生初次接触时,真的是不理解,不会做。他找不到将这些物体按什么样的比来分配的,所以就没法算出每份是多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算正常还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