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架构__企业数字化转型, 需了解的BA核心元素(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上一篇文章 " 业务架构__企业数字化转型,需了解的相关知识框架(1) ", 简单交流了较为高阶的一些认知。本文会适当展开对业务架构的认知,介绍相关核心元素及相互关系。

    业务架构,简称BA, 它代表的是(Business Architecture)。目前了解到,国际上有多套BA相关的知识体系,除了 Business Architecture Guild 推出的 BizBoK, Open Group, Gartner等也有相关的BA知识体系。尽管有了多套知识体系,相对于EA(企业架构)来说,个人认为BA仍是较为新兴的、仍在不断丰富一门学科,尚未真正形成成熟且易于实践的体系,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相对来说,BA协会的BizBoK对于业务架构的相关元素拆解得比较细,从入门的角度,是比较有利于快速形成基本认知的,下方的内容将主要参考BizBoK的基本知识,并融入个人目前的一些理解,和大家交流探讨。

但是,"价值流"、"能力" 都是相对离散的,它们无法有序地把各种要素串起来,而且往往很难落实到人,无法保障闭环落地。而“流程”,能够把周边的几个核心要素,有序组织在一起、而且可责任到人,有利于确保 端到端落地。个人认为,应该把"流程"也纳入为业务架构的核心元素。

接下来一起看一下,业务核心元素的配合关系,是如何逐步演进的。大的来说 - 先从外向内看,然后从内向外看。

“从外向内看”,强调先从"客户"出发,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及客户旅程实况,以确保准确把握客户所需的价值及服务体验【方向不跑偏,做正确的事】;然后“从内向外看”,以确保企业能有合适的业务能力和内部流程来高效交付客户所需的价值点【把事做好、高效完成】。

从“ROI”的角度来考虑,外部客户需要是价值的源头(Return),内部能力及流程建设等需要投入成本(Investment),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整体协同各个内外部要素,在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为股东、员工及合作伙伴等构建出一套ROI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生态体系。

为了方便理解元素间关系,我们可以“酒店服务”这个业务为例,进行简单说明和探讨。

1. 价值流
客户想要的是 - “享受酒店服务”,这是酒店的基本“价值”所在。站在客户角度,围绕该价值,可拉出一个简单的价值流,包括“预定房间”,“入住”,“酒店服务”,“离店”等4个价值流阶段。每个价值流阶段,会以结果为导向,实现某个“价值项”或“价值点”:比如“预定房间”阶段,给客户带来的价值点是“我订上房间了,放心了”; 比如 "入住"阶段,给客户带来的价值点是“我拿到了房间钥匙,我有房间可以住了”,等等。每个价值流阶段,如果都能顺利交付"价值点", 那么各阶段合在一起就能交付整体价值。当我们设计或分析业务,从价值流出发能避免走偏。

(附注: 这里所谈的价值流,谈得是high level的客户角度的价值。其实,基于渠道伙伴、内部利益相关者,也会有相应的价值流和相关人员的具体“价值主张”。若对价值主张画布感兴趣,可了解 " 优化“价值主张画布”,助力企业数字化赋能 ")

2. 价值流 + 能力

为了实现价值流各阶段的“价值点”,背后需要企业的“能力”提供支撑。比如说,在入住环节,要快速核实客户信息,需要“客户管理功能”;要对清楚预约房型的具体要求,需要“订单管理或协议管理功能”;要快速判断有没有房间,需要“房间管理功能”;要收押金或预付金,需要“支付管理功能”,等等。

国际BA协会认为,要开始业务架构相关实践,梳理“价值流+能力”交叉映射图,是最最基础的要求。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 high level 的展示,比较方便和高层进行汇报(比如,基于能力的热力图,红/黄/绿表示,让老板们很直观得看到哪些能力需加强、哪些能力需新建,快速理解怎么回事)。下方为酒店服务的“价值流-能力”映射图demo, 供参考。

3. 价值流 + 流程

对于业务逻辑、业务场景比较简单的业务,把一些“能力”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一起,相关人员脑补一下,就能大概知道业务整体上涉及几个环节、如何相互配合并闭环落地。但对于有一定复杂性的业务,或者是 把能力拆解得比较细的业务,把一个个能力模块放在上面,相互之间还是“离散”的,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把它们串起来、也无法确保每个能力责任到人,进而无法确保最终的端到端有效落地。

而"流程"能够把相关要素(价值流阶段,具体事项,相关信息,责任人等)有序的串在一起,能够清晰地展示各个环节如何流转以及各环节对应的负责人,有利于确保E2E闭环落地。

4. 价值流 + 流程 + 能力

流程的每个环节,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支持,有的可能只需要纯业务能力支持,有的还需要IT能力支持。共同组成“价值流+流程+能力”的映射图。

同1个能力,可以被多个流程复用。企业下沉和积淀的公共能力越多,可被各个流程复用得就越多,可大大提升 ROI。与此同时,抽象和沉淀公共能力,也有利于快速Enable新业务。(近2年比较火的“中台”,关键落脚点就是"能力复用")

5. 价值流 + 流程 + 能力 + 信息

上面提到了流程需要能力来支持,有的能力是纯业务能力(人工), 有的会涉及 IT能力。过去几十年,多数企业以“信息化”为主导,典型场景是“流程自动化”,利用 IT能力实现“自动化”;近5~10年,有很多企业开始考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和数据越来越成为构建企业能力的关键要素,进而促进流程优化、降本增效。

6. 价值流 + 流程 + 能力 + 信息 + 业务对象

实际的企业业务,每天都是围绕“业务对象”发生的。对于能力、信息而言,只有围绕“业务对象”来构建,才能确保相关业务建模、数据建模能紧扣业务实际、符合业务本质。

尤其是当一个企业的业务逻辑、业务流程、业务能力错综复杂的时候,围绕“业务对象”进行梳理和发力,相对容易快速捋顺主要自然实体、业务实体及实体间相互关系,更容易实现统筹考虑以及能力复用、数据复用。

本文利用 BA协会的全景图(2个圆圈),引出业务架构相关的核心元素;然后通过上面的分解步骤,大体介绍了各个主要元素及元素间的配合关系,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方便各位对业务架构的相关要素能有个初步认知。其实通过上方的分解介绍,有些人可能会看出来,如果要梳理和优化业务, “价值流”、“能力”、“业务对象”都是比较有价值的切入点,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可以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