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面试「神题」满天飞,心理学教你要淡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一道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数学题,在多个家长QQ群里轮番考验著家长的智商。家长们在做一道“谁是外星人”的题目后,得出的结论是,出题的人是外星人。近日,网上盛传小学生入学面试的种种“神题”,不少准小学生家长之间盛传着各种各样的面试神题,如被家长称为急转弯的代表题:为啥北极熊不吃企鹅?为此,家长们临阵磨枪,用各自的方法训练孩子,以求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看一看这些面试神题,你会做吗?

小学新生面试“神题”

●一组数字,找出其中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

●一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有一位扮演老鹰,一位母鸡,还有8个小鸡,请问再来3组,一共几位小朋友?

●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宝宝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最后宝宝都喝完了,请问宝宝共喝了几杯?

●自己读谜面,然后猜:A.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B.一间小房,有门没窗,外热里冷。

●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有什么特征?

●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为啥北极熊不吃企鹅?

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的学业课程越来越匪夷所思,挑战人类极限。这不仅仅是个别现象, 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和每一所盯着升学率,考试分数的学校共同筑起了对学生无形的围墙,也许不这么极端,但更快,更难,更强的信念出奇的一致。 这种教育界的普遍现象,反映在儿童身上,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是“拔苗助长”。

《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内最大的亲子育儿网站委托专家们做的调查发现,对“您认为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妈妈们的回复平均值是第18个月。 18个月!中国孩子刚学会走路,已经蹲在起跑线上了。 因此,家长们异口同声说要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这句话俨然成了诸多天价幼儿园、早教班的最佳广告词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超前教育没你想像得那么有效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大程度上是把不适当的超前教育当作先进理念来接受。 儿童心理学专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而成熟更为重要。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对成熟起一种催化作用。 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像(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在五六岁以前,以情绪和情感为主,此后才开始认知的发展,最初阶段是打心理基础的阶段 ;没有打好基础,急于知识教育,等于是沙滩建屋,压力过大,或一旦遭受挫折,会使孩子们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抑制孩子思维创造力的发展。许多人在其幼儿期接受过英才教育,但长大后事业平平者大有人在。

大脑用进废退, 心理学已发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也就是说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盲人在读点字时,常人通常负责视觉的大脑皮质部位,在他们却被触觉征用了。而正常人眼睛蒙住五天后,其视觉皮质的功用也会产生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另外的实验也证明,大脑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比如管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细胞会长出新的神经元。

因此,在儿童小的时候不断开发其潜能固然没有错,但不那么“积极”地压迫儿童,以致其丧失童年的欢乐,仅仅是为了摆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就是得不偿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