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谥号、庙号及年号是怎么回事,其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涉及到皇帝的名号制度。

皇帝的名号制度 “皇帝”这一名号,创始于秦始皇。

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向秦王赢政建议 道:“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死上尊号,王为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秦皇,就特指秦始皇嬴政。

赢政在世,自称始皇帝,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和年号,是尊号。

汉代在皇帝名号制度上又做出许多修订和补充。

如“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旨在维护皇帝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早在西周时,谥号就已在贵族中普遍实行。

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指摘,下令废去皇帝之谥。

西汉吕后当权时才加以恢复,规定帝王谥号由礼官议定,群臣上奏,报请新皇帝裁决。

从西汉至隋,帝王的谥基本上是按古礼所载而定。

如西汉孝惠皇帝,据《谥法》“柔质慈民曰惠”,而“孝子善述人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

所以,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又可称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和孝武帝。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待起的名号。

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

汉代恢复古札,以“祖”或“宗”为庙号,虽然还是按世系排定,但是,“祖有功而宗有德”,自称功德是建立庙号的标准,因此“汉之子孙,以为功莫盛于高帝,故为帝者太祖之庙;德莫盛于文帝,故为帝者太宗之庙”。西汉12帝,称祖或宗者仅5人;东汉13帝,称祖或宗者7人。

例如:汉文帝的庙号为汉太宗,汉武帝的庙号为汉世宗。

中国是 历史 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至高无上,帝王和王室大臣们极力要保持最高的尊荣,极力要对此最高一人的生前死后给予美化神化,其目的是使天下臣民闻而敬畏、望而 生畏。名号制度则被用来作为加强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特定手段。

参考文选:

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