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扬鸿:再论张弘范是否为汉奸,洗白张弘范的非蠢即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5

探讨张弘范的汉奸身份:是非与民族大义的抉择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弘范因其对元朝的贡献,特别是助元灭宋的行为,一直饱受质疑。有人试图为他辩解,称他缺乏对宋朝的归属感,但这并不能抹去他作为汉族政权敌人的本质。与张义潮和王猛等人物相比,张弘范的行为更引人争议,他的行动显然违背了民族大义的准则。

尽管像郝经这样的北方汉人在蒙古任职,但他们并未完全丧失民族立场,他们的反对灭宋之举,彰显了民族底线的存在。明朝陆容的观察揭示,元朝能在中国长期统治,部分是因为汉人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持侵略就是对民族大义的认同。民族大义高于个人立场,张弘范的行为显然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



后世对张弘范的评价,不仅仅是汉人团结的问题,还涉及到对元朝统治的抵抗与忠诚。刘因选择不仕蒙古,以避免汉人的沦陷,而张弘范和刘秉忠则因助蒙入侵而受到指责。王猛尽管忠于氐人苻坚,但并未参与攻打汉族政权,这与张弘范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徐敬业的后代不忘唐朝,即便身处敌境,民族情感犹在。北宫纯与郭瑀虽降敌,但仍有恢复汉族江山的志向,这进一步强调了民族大义的重要性。



尽管有人试图为张弘范洗白,但与古代儒者的严厉批判相比,现代的民族主义观念可能显得较为薄弱。张弘范助元灭宋的罪行,如同隋文帝杨坚的作为形成了鲜明对照。董必武的诗中明确指出张弘范的汉奸身份,这不仅是对张氏后裔的警示,也是对助夷灭华行为的谴责。张弘范以“南蛮”、“群丑”之名辱骂南人,他的行为直接触犯了汉人助异族残害同胞的定义,无论知情与否,效力于野蛮政权的罪行都无法宽恕。



在宋末的才俊如刘秉忠、史天泽与张弘范中,他们的选择看似有才,但助夷灭宋的行为,与张义潮、王猛、崔浩等维护民族利益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行为不仅背离了种族大义,而且是对历史正义的背叛。因此,张弘范的汉奸身份,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定论,更是对民族精神与个人道德抉择的深刻反思。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