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会感恩,记住恩情,才是人一辈子的修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文章来自.浙江省.德清周勇先生撰作

滴水之恩,是恩, 一饭之恩,是恩,出手扶持,是恩,真心指点,是恩。别管恩大恩小,帮过你的人,你要记心上, 扶起你的人,千万不能忘!知恩图报的人, 再遇事别人还会帮。不知感恩的人,再可怜别人也不帮。忘恩负义的人,再发誓别人也不信。 恩情见真情,报恩见人品。

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情不分大小,别人的每一份恩泽,我们都必须永远牢记在心里,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的时候,就一定要全力相报。不管是受挫时别人的一点关心,还是孤单时别人的短暂陪伴,抑或是落魄时别人的一粥一饭,对于我们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它们都帮助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人生之路,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孤独前行,一路上走过,别人的恩泽无法估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人彼此关系一直很好,有时就为一件琐碎的小事,或者是一次没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就会结怨,从此两人见面就如同陌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别人对我们有十次好,有一次不好,前面的十次好就被我们全部抹杀。别人扶了你一把,也许你很快就忘记;别人踩了你一脚,也许你会永记心中。

记住别人“滴水之恩”的人,则往往能见贤思齐,虚心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而社会上有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的人,仇视一切事物之中,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道德观念越来越狭隘了,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过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在大雪纷飞的晚上无法回家。老夫妇便邀请她一同过圣诞节,遭到委婉的拒绝后,他们竟然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令人心寒,那个年轻人却再也没回来,从此杳无音讯。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的贫困生捐款,却也愤怒在他重病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现在的小朋友竟不知道雷锋为何人!!!!

纵观千古,便有感恩之事出现。记得,曾经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终究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在河边洗衣的老婆婆,其中有一个老婆婆,很是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老婆婆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报答她。那位老婆婆听了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以前曾受过老婆婆的恩惠,便命人送酒菜给她吃,要亲自送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来历。

1947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看望王维克老师。全国解放后,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几次亲自到王维克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去探望,并邀请王老师到科学院工作。1980年,华罗庚又专程回故乡看望陈涉祖母。当陈涉祖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维克先生的重要译注但丁《神曲》签上自己名字赠给华罗庚时,他紧紧地握着祖母的手,十分动情地说:“谢谢,谢谢,这是王老师的心血啊!”感恩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心胸开阔的人,即使别人对他不敬之时,也会记住别人的好处,哪怕是滴水之恩,也会铭记心中。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他既不会自轻自贱,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他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情上是否公平,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内心是否快乐与充实。别人的滴水之恩,必会涌泉相报,拥有一颗对世人的感恩的心,少了一份怨天尤人和一味索取。父母的养育之恩,亲友之间的知遇之恩,同事之间共同工作的缘分都值得去感激。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记住别人的好,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才是一个人要做的修养,你生活得不快乐往往是你计较了太多,在乎了再多,心机越重,心事越多,欲望太满,得不到满足,往往不会得到快乐。记住别人“滴水之恩”的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与人最短的距离叫拥抱,人与人最长的距离叫等待,人与人最看不见的距离叫包容,人与人最可怕的距离叫漠视你的存在!

记住人生历程中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记住生活给予你的每一缕善意的微笑,或者每一份源于心底的感动。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你将会发现,生活中因有了感恩的心而多了欢笑、快乐、真诚,少了虚伪、欺骗、伤害。做人,要懂得感恩, 更要记住别人的“滴水之恩”,有恩必报,才是君子, 记人恩情,才是能人!

      人生中有许多恩情要还,父母恩既是生命恩,贵人恩既是前世恩,无灾恩既是懂法恩,夫妻恩既是慈悲恩,子女恩既是抚育恩,修得三世人身恩,今生或许是这娑婆世界最后的一世恩,所以人要修心修好自己的“灵”了解自我的生命与自性、懂得爱生命的人才能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