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处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10
课程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课程评价,就是在课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系统地收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并能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策略的活动。课程评价通过评价教学效果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诊断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课程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具有鉴别意义和发展意义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数学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以及激励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反馈和指导角色。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利性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挣脱传统课程评价的误区,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处理。本文将从传统课程评价误区着手,与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进行对比并简单分析。
1.传统课程评价的误区
1.1 "教""学"评价重视程度不一。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对"教"的评价重视程度总是高于对"学"的评价程度。在课程评价环节中,评价者总是把课程评价的焦点定在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所表现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上,比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恰当与否,在组织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以及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等。这种课程评价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主体的重要性,评价根据单一,不具备对整个教学活动评价的条件。
1.2 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应试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人才的选拔和甄别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成绩判断知识技能的掌握判断来决定,这也导致了课程教学都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过度的重视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僵硬刻板的效果,教师只关注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和测试的最终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却被整个教学活动排除在外。这不仅与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更是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3 评价标准统一化,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得在教学活动中就呈现出了相同的教学模式、类似的上课方式以及同样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这种大一统的前提下的学习就像是工厂整齐统一的机械化生产。实际上,学生是个性发展不同,知识积累、经验凝聚以及智力程度不一的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标准统一的教学和评价标准是不具备科学依据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身心规律的个性化发展,僵化了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重视"量"的评价,忽视"质"的评价。量化评价在我国的传统课程评价中,一直占据着很大分量。定量评价的观点认为,只有量化得出的数据才是科学的评价,才能为活动过程做出一个客观可信的结论。它利用既定的评价标准把复杂多变且不可预测的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一连串的指标参数以及量化的分数,以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课堂教学的效果,判断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这种评价看似客观、标准,实则死板僵硬,缺少对实际情况掌握的灵活性以及实际的针对性,容易造成对课堂实际情况的歪曲反映,使课堂评价失去本质的意义。
1.5 重视选拔功能而忽视激励发展功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以及传统观念限制,传统课程评价的对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把教师的教学量化结果或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当作是他们评优分等的依据,会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教师在对待优差生之间的差别,容易因此降低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
2.1 增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互动性。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参与者,其余评价人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一方面要对自我展开积极的反省与客观评价,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善调整;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传统的知识传授人转换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学生充分发动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余评价人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与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的充分交流根据科学的价值观作出准确、公正的评价结论,并与之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
2.2 丰富评价途径,广泛吸收建议。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评价考核通常是以试卷测验为主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考核形式于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以及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种考核形式已与日渐进步发展的教育理念所不符了。相应地,小学课程评价要不断丰富评价途径,以不同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鉴别。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吸收对教学活动的建议,完善教学活动,全面挖掘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兴趣。
2.3 评价内容多元化。课程评价的对象需要涉及到教学活动中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施受过程,所以对于课程的评价也不能仅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还要考虑诸多综合因素。课程评价的内容既要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把握,还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参与程度与情感体验,以保障评价结果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2.4 评价结果"质""量"结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量",还要重视"质"。只有"质""量"的结合,才可能会有充分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价结论,才能在教学活动的改进方案中提出有效意见。"质""量"结合也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进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小结
小学数学的课程评价只有挣脱出传统课程评价的误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而这种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既是对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保障,也是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我国教育教学传统观念的重要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