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想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3-02
 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步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状态,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金融业亦是如此。金融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又如何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新常态下金融业改革和转型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29日召开的2015金融街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金融一定要适应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新的思路。”谈到,在适应新常态中,金融主要起到5个方面作用:一是参与解决农村的改革问题;二是大力建设公共投资基金;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四是鼓励国有大企业改革。此外,为了适应新常态,地下金融应该尽早升到地面上来,变成阳光下的金融。“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金融业不是被动的。一定要把金融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做到金融的优化管理。”
  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是促进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重要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殷勇在会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路径和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和优化。”同时,针对社会上对于中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说法,殷勇明确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进行量化宽松。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下降。
  统计显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逐步缩减,9月末同比下降3%,比2月份的高点下降了5.6%。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逐步增加,8月末同比扩张15.2%,从过去5年来看,是高水平增长率。“这与实施量化宽松的经济体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萎缩的情况是不同。我们通过自然方式就能满足央行的资金需求,如确有需要,外汇储备也有空间和灵活性。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质量和流动性安排能够维护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常态下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而金融业也不可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孤立发展。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所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金科玉律。金融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就是泡沫,它产生之初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他也强调:“并非金融业要无条件地为实体经济所提出的需求服务。”
  在李扬看来,金融的功能有六项:提供支付结算方式以便利交易,提供集中资源和投资分散化的机制,提供跨时间、国界和产业的经济资源转移方式,提供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价格信息以帮助协调经济各部门的分散化决策以及当交易各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因此,简单地把金融是不是提供钱作为是否服务实体经济的标准是比较片面的。在新常态下,特别是在我们有剧烈的结构调整的需求情况下,特别要全面地发挥金融的功能。”
  对于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重点,与会嘉宾各抒己见。李扬提出,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低层次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本市场。二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禁止非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信用关系的制约,放松对非金融机构信用活动的限制,让实体经济之间直接发生信用活动。三是推动产融结合。应当鼓励实体经济办金融,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或者说非金融的但其中含金融业务的公司。四是要推动“互联网+”,放开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限制,以互联网为新技术手段和载体,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作用。要使金融体系更贴近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体系可能要经历一个投资银行化的过程。
  “要适应当前的新常态,必须适应市场化,对企业来说就是要自己找销路,自己筹资金,这也是新常态中所必需的。”厉以宁补充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