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珂的物流系统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物流系统论》课程和教材建设历史1978年中国的一些流通专家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名词,20世纪80年代后与物流相关的新名词不断增加,比如QR、ECR、ABC、DPP、CROSS DOCKING、CFRP等,企业和政府重视物流的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产业界急需得到关于物流的新知识,不断呼吁要培养更多物流人才,大学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在大学生中传播物流概念,1988年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决定在仓储运输管理专业开设相应课程,刚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物流管理方向硕士毕业、师从我国著名物流专家吴润涛教授的韩西林先生承担了这个任务,由于吴润涛教授、王之泰教授、靳伟先生等刚刚翻译出版了《物流手册》(吴润涛等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韩西林先生参考《物流手册》等资料编写了《物流系统论》油印教材,为北京商学院仓储运输管理专业本科生首次开出了《物流系统论》,36课时。当时的教材只有5章,主要是介绍物流概念在日本的来龙去脉、物流一体化、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不成系统,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主要局限于此。1989年韩西林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主讲教师何明珂接手该课程,从此,主讲教师就踏上了16年的创立中国物流理论体系、重新构造《物流系统论》的征程,今天的《物流系统论》教材已经是一门基础扎实、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充满创新、科学严谨的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重点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
1992年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向教育部提议将“仓储运输管理”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部责成我校召开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专家论证会,在会上专家们同意了这项提议,教育部批复同意,这样在1993年教育部修订专业目录时,“物流管理”专业就取代了“仓储运输管理”专业第一次在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中出现了,1993年北京工商大学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大学,《物流系统论》一直在物流管理专业最核心的专业课,何明珂一直是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 1993年到1997年,是《物流系统论》教材和课程得到实质性发展的阶段。这一期间,中国的连锁商业得到迅猛发展,连锁离不开配送,各地连锁企业大量建设配送中心,何明珂教授作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邀的少数几个专家会员,参与了当时的国内贸易部和国家经贸委的许多连锁经营项目评审工作、走访了许多连锁企业、参加了许多研讨会,为全国各地的连锁企业解答了大量关于配送中心建设的问题。1996年,何明珂教授将这些问题及答案整理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的40个为什么》,应邀在数以百计的研讨会上加以讲解。1997年1月15日,何明珂教授被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请进中南海,为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们讲授连锁和配送,讲课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高度好评。何明珂教授在此期间直接参与的一些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论证会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系统论》教材和课程的内容,主讲教师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中国案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1998年,何明珂教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流通专家黄国雄教授,2001年,何明珂教授以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物流系统论》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当年,《物流系统论》专著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的名义出版,将专著作为教材出版可能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是,《物流系统论》是作者对国内外物流理论的一种归纳和创新,它是专著,但为创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和传播物流理论而作,因此作为教材也是恰当的。至此,北京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才第一次真正有了正式出版的《物流系统论》教材。
《物流系统论》教材出版后,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位博士们举办过《物流系统论》专题讲座,并长期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总裁培训班开设《物流系统论》课程,连续四年作者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物流师资培训班讲授《物流系统论》课程,从2002年起,作者每年在瑞典哥德堡大学商学院作访问教授时都要讲授《物流系统论》,《物流系统论》课程已经在国内成为一个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课程。《物流系统论》专著2003年获得了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一致好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教授认为《物流系统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物流著作之一;2003年5月2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院士在一家书店购买了一本《物流系统论》,读后就想找作者见面交流,见面时,作者向朱院士汇报了北京工商大学进行物流学科建设的情况,朱院士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作者要把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坚持数年一定会有成绩。有这样的鼓励和关怀,《物流系统论》教材和课程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2004年11月,作为北京市精品教材重点项目的《物流系统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一次,它除了是专著外,更像教材,《物流系统论》课程组的同事们为教材准备了很多资源,16年积累的大量有用资料!这些资源应该与同行分享,当然这应该也是本课程竞争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的优势之一。
2005年,国内物流高等教育已呈如火如荼之势,140多所大学在2005年招收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同那些已有数百年到数千年历史的成熟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相比,20多年的发展历程还太短暂,学者们还没有来得及把物流总结和提升为一门学问,但教育却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北京工商大学《物流系统论》课程组的同事们认为,从国内外物流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来看,物流肯定可以作为一个交叉、新兴学科来发展,而目前该学科还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也没有找到十分成熟的物流理论,比如,美国很有影响的物流专家James Stock也没有写过具有完整体系的物流著作,很多作者都在搞知识“拼盘”,即把工业工程领域、运输管理领域、运筹学领域与物流和物流活动相关的一些概念、技术、设备、方法组合起来(Stock, 2001),就形成了物流管理知识。本课程组对此不敢苟同,并且由此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机遇,即研究物流学科理论体系,何明珂教授从一开始就潜心研究物流理论体系,这就造就了今天的《物流系统论》教材和《物流系统论》课程!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流系统论》教材与课程已经密不可分,它已经成为一本好的教材和一门好的课程。
2.《物流系统论》课程的指导思想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组认为:物流将会在21世纪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交叉型学科,物流学科发展将会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将会经历“以个别概念为基础形成概念体系,以概念体系为基础形成理论体系,以理论体系为基础形成学科”的过程,物流不是一个小的专业和学科,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和小学科的大专业或大学科,物流学科的形成过程就是与物流相关学科互相整合的过程,物流学科整合不会导致相关学科的消失,只会明确和强化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分工,加强相关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联系,物流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确定之日就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之时。
因此,本课程组把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作为本世纪的重大研究机遇,借鉴成熟学科(如哲学、数学等)的发展经验,首先进行物流学科体系研究,然后进行物流学科与相关学科关系研究。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