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雉鸡的常见疾病防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鸡新城疫是鸡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也是大雉鸡的长发病之一,染病后传播很快,死亡率高。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属于副黏病毒科的一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囊,器官渗出物,脑、脾、肺以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日光暴晒、煮沸及腐败环境条件下容易被杀死。如加热60℃经30分钟,70℃时2分钟,100℃时几秒钟即可被杀死。但对阴暗、潮湿、寒冷等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强。常用小毒药物有2%~4%的氢氧化钠溶液,3%来苏儿等碱性消毒药。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对病毒无效,
【流行病学】
本病可侵染各年龄段和品种的鸡,火鸡、鹌鹑鸡野鸟对本病也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春秋两季度多发。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感染鸡的扣、鼻分泌物和粪便、羽毛均带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用具、地面等环境引起传染。此外,人、野禽、老叔、昆虫等也能机械地传播病毒。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食和呼吸道进入。此外,通过眼结膜、创伤、交尾也有可能感染。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个类型。
1.最急性型此型多见于雏大雉和流行初期。常突然发病,无特异症状而迅速死亡,往往前一天晚上活动饮食如 常,翌晨发现死亡。
2.急性型 表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消失,提问升高至44℃以上,缩颈低头,两翼下垂,眼圈发紫,嗉囊充满液体或气体,按压嗉囊或将大雉倒提,有刺鼻臭酸液体由口腔流出。常见下痢,粪便呈黄色、灰色或绿色,2~5天死亡。
3.慢性型 发病初期同急性型,后转为神经症状,出现头向后背或两侧扭转,转圈,有的向后倒退、步态不稳或突然跌倒,两翼麻痹,有时头地不,病程7~20天。
【病理剖检】
最急性型剖检无明显变化,或仅在胸骨内面及心外膜有出血点。急性型表现为特征性败血性变化,消化道黏膜散布有大小不等出血点,并有坏死和炎性变化,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纹状初学,肌胃角质层下有米粒大小的出血斑,坏死和溃疡。腹腔内脂肪和心脏冠状沟脂肪有明显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喉头和气管黏膜也有出血,肺部有时可见淤血或水肿。
【预防】
目前国内对鸡新城疫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是预防接种。因此,要定期进行鸡新城疫的免疫接种。 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常呈现败血性病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称为多杀性巴士杆菌(禽型),呈卵圆形或短棒状,用美蓝、石炭酸一品红或姬姆萨法染色,菌体的两端着色特别深,呈明显的两极性。
巴士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环境中2~3天内死亡,在60℃温水中10分钟左右被杀死;在血液和粪便中能生存10天左右,在冷水中能保持半个月左右的活力,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对消毒药剂抵抗力不强,用5%生石灰、1%漂白粉、50%酒精溶液1分钟即可将其杀死;用3%来苏儿个1%石炭酸溶液几分钟可杀死。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为散发性,有的也呈流行性。除大雉鸡感染外,各种家禽和多种野鸟也能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引进了带菌大雉鸡,它们经常地或间歇地排出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成为传染源。巴士杆菌在自然界分布也很广泛,是一种条件病原菌,在健康鸡的呼吸道中平时就有这种菌存在,并不发病。一般遇到饲养管理不良,内寄生虫病,长途运输,天气突变等情况时,鸡体抵抗力减弱,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病雉和带菌雉的排泄物和分泌中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当这些带菌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时,可借此扩散病原,传播疾病。人、畜、昆虫、野鸟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伤,消化道的传染主要是通过吃进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呼吸道传染是直接吸入病鸡排出的飞沫和污染的空气。
【临床症状】
因流行时期不同而异。
1.最急性型即本病流行的初期,这时细菌的毒力很强,鸡往往不出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2 .急性型病鸡闭眼不动,羽毛蓬松,翅膀下垂,脸变青紫色,表现异常口渴,上呼吸道力有黏液积聚,有 黄色或灰白色下痢,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粘连,经1~3天死亡。
3 .慢性型病鸡消瘦,精神萎靡,黏膜苍白,有的关节肿胀化脓,发生跛行,有的可能拖延几周后死亡。
【病理剖检】
最急性型的病雉,死后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病雉,口腔和鼻孔内充满黏液。腹部内脏淤血,颜色变深。心包积液,心脏表现及冠状沟脂肪处有点状初学。肝脏肿大,质脆,呈灰绿色或棕色,刚脏表现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的坏死点。十二指肠明显充血,内容物有血液或黄色黏液。慢性病例鼻腔和上呼吸道有黏稠的分泌物或纤维素性凝块,卵巢和腹膜均有炎症,有关节肿大病变。
由于最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取病雉心血、肝、脾做成涂片,用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如发现两极着染的小杆菌,再结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确诊。
【治疗】
用0.5%~1%的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喂食,在1~2天后死亡显著减少,3~4天后疫情基本稳定下来。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2万~3万单位加上链霉素5万单位一起肌肉注射,每日二次,次日可减少死亡,连用两天死亡基本停止。也可用喹乙醇,按5毫克/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每日2次,为预防治疗后疾病复发,可在停药后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
可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每只肌注0.5毫升,免疫期3~6个月,但免疫力不太好。在易发本病的饲养阶段和雨季、气候突变或大雉群有下痢症状时,可于饲料中加入喹乙醇或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等,能预防禽霍乱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建立良好的隔离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