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12
运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对教学环节作出精心预测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预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如何寻找和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外来民工的涌入,学生生活环境,父母知识层次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存在着更大的差异。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常常依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忽视学生的实际起点,造成教学过易或过难,教学实效性较低。长此以往,有些差异被拉大,有些被忽视,学生的两极分化或多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完不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陪读”现象严重,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不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效益下降,难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它可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
三、研究的目标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炼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依据学生学习起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使学生能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能重视“学情分析”。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时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最近发展区过大,则使学生觉得学习过于困难,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适当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 “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一)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么,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意识。
1、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事情。及时的给自己充电,为我们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保障,也是教师合理、灵活运用学习起点的前提。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另一途径之一就是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其中的方法就是把教学设计的策略体现在学案中。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教学方案预设表,以反映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构建教学方案和拟定教学思路的全过程(见附表)。这样的学案预设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提高。
(二)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
教师只有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呢?
1、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
(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以上问题可以课前了解,也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预习单:即学习新知前,教师设计几道题目,在课前让学生做一做,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
谈话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直接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分析: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也是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一种重要途径。
2、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根据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教师进行教学预设。在课堂中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学习水平。
(三)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
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我们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弹性教学方案
综合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我们应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地调整,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形成“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时重在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使学习材料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学方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我们课前没有想到的“可能”,寻找到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情况有所偏差,这时教师必须在学生所占有或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改造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调整自己的预设方案。
3、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完善作业设计
作业——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舟渔学校小学数学学科所有班级。
(二)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的研究内容,我们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与学生、教师的谈话交流,了解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研究方案的设计,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课题研究的成效进行必要的考查,及时调控研究过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根据研究资料和实验观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和提升,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揭示存在问题,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4、对比法。用同一节课内容,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行为,针对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比,总结经验。
(三)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10—2013.12):理论研究。搜集整理并学习研究有关资料,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拟订行动研究的实验计划,为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2014.1—2014.6):行动研究。分年级分课型按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写出有关案例。
第三阶段(2014.7—2014.10):深入研究,总结提升。由实验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验。不断总结提高,上升为理论的东西,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整理并推广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