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偏爱什么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1-05

机遇只编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把握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心理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善于思索,勤于发现,拥有一双敏锐的“慧限”。

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还能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来神奇,但它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者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不公,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花了几年时间专心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却一无所获,后来有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进一步观察研究却遇外发现了青霉素。

李比希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成了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朋友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

接下来,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现蓝色,这表示母液中含有碘化物。

第二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

那么,这棕色液层到底是什么呢?

李比希凭着多年的经验,觉得应该是氯化碘,他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化验,就马上贴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贫,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

他没有轻信李比希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

李比希的粗心,让他与“溴”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李比希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他们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意外的发现。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会——一旦我们成功地把握住这种机会,就可能使自己的人生瞬时得到升华。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也无从知晓,知晓了也无法抓住。

所以,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球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

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方换来刘玄德“三顾茅庐”,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

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天下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非也,其实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的头脑早已做好把握机遇的准备,早已做好了成功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机遇真的来了,他也发现不了,更谈不上能抓到机遇。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善于思索,勤于发现,拥有一双敏锐的“慧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一一只须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并多加以思索,日久天长,自然能把握住某些特定的时机,促成人生的飞跃。

不要总是埋怨命运没有给我们机会,也不要在发现机会的时候才去做准备。机会不等人,它只会留给做好了准备的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