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故事——湘子桥(仙佛造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3

潮汕瑰宝:湘子桥——仙人与佛法的造桥传奇


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湘子桥如一道璀璨的纽带,横跨韩江两岸,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古桥瑰宝。桥梁大师茅以升曾赞誉它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它的历史与故事犹如一部生动的民俗画卷。


湘子桥,又名广济桥,起源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当时的太守曾汪创制,最初是八十六艘巨舟连结的浮桥,名曰"康济"。然而,洪水无情,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洪水冲垮了浮桥,太守常纬果断重修,并在西岸建起了"杰阁",开启了桥墩建设的序幕。


历经五十四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多位太守相继增建,桥墩逐一拔地而起。其中,绍熙十六年(1189年)丁允元太守的工程最为瞩目,桥因此更名为"丁公桥"。桥梁格局逐渐形成,东、西两岸桥体与浮舟巧妙结合,成就了独特的桥梁艺术。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经历了兴废更迭,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重建,使桥体更为坚固,西岸增至十墩九洞,东岸则增为十三激十二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壮观景象。明正德八年(1513年),谭伦知府的增建使桥上出现"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特色,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洪水,更让东墩的鉎牛坠入江中,留下了一则生动的民间传说。


然而,湘子桥的美丽故事并未止于此。在潮州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韩愈、韩湘子和广济和尚的动人传说。韩愈被贬潮州,见韩江波涛汹涌,民生艰难,遂请来侄子韩湘子和活佛广济和尚共同造桥。广济和尚以佛法凝聚石头,而八仙则变山石为猪,为桥奠基。然而,铁拐李的猪群因孝妇之悲泣法力失效,化为猪山,广济和尚的羊因财主贪心,也变成乌羊山。好在何仙姑妙手回春,宝莲花与手杖化作船与绳,使大桥最终合龙。


湘子桥的建成,是仙佛之力与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潮汕人民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向往。至今,这座桥依然屹立,见证了潮州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成为潮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