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我们在干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17岁,每个成年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时间。晚饭后跟妹妹聊天,大学刚毕业的我对着即将高三的她我竟然觉得我们有很多可以聊,而且并不会觉得突兀。她有着她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单纯,情感,却多了好像从我们这一代人就开始有的惊人的成熟。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也很漫长。

1-想了想

我不知道她在跟我聊天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种我对于跟所谓大人聊天的那种想要逃离的感觉,或是没有,至少我觉得我们的代沟不算太大,我们谈论学校,老师,甚至谈论工作,对于已经毕业的我来说这个假期成了我最好的过渡。我抽出了时间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想一些想要考虑的事情,为了一个月后的工作盲目准备着。睡前看了一篇文章关于原生家庭,又想写点什么于是管他脸上明早是长痘黑眼圈还是怎样了。所以。17岁的我当时在干嘛?

2-我的17岁

高二我选择了艺考,高三一年的封闭式培训和考试对我来说可能就是全部,高二跟同学吃饭,聊天,吵架,我的17岁仿佛还比较正常。也从来不曾想过以后将会怎样。高三一年庆幸认识了一群同学,陪我渡过了充实,又无聊的一年,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去画室,晚上十二点检查作业,一点左右准备睡觉,这是我高三一年的作息规律,虽然没有学习,紧张的氛围却也不减。这么想来,当时大把的一边画素描一边想未来的时间或许也不是没有,只是现在已经忘记了吧。

对比我妹妹,她可能就是比较简单的平常高中生应该有的生活,早自习,上课,晚自习,偶尔放假还要补习。同理,应该也有时间去想象以后生活的样子,她说她喜欢音乐,虽然唱不出来,不过喜欢那种状态,或许以后从事的职业与音乐相关,传媒?自媒体?无从得知,而这些话我听到的感觉还是有点震惊的,毕竟这好像不应该是17岁应该考虑的事情。可是回头一想,这又与我当初17岁的想法大概一致,却并没有概念,虽然到现在对于自己,我也没什么特别清晰的概念。当时的我可能就是想着,以后学设计?当个设计师之类的?诸如此类的假大空,或是其他高大上,只能说如今的网络时代影响了我们与我们父母中间的那些人,导致我们在相同的时间接受了成倍增长的信息量,而我们的父母多数可能就并不能接受全部信息而已。而谁来教我们处理这些信息,还是我们自己。

个人感觉,这种所谓早熟,就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标准,我们都接受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却无法做任何事情只能在闲暇时间考虑可能并不属于自己的未来。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于从一个十七岁的所谓小孩子说我估计我结婚要35以后,孩子嘛,应该快40吧。诸如此类这种话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毕竟,放眼我们父辈,这这信息量可能是他们半生才会思考的问题。

3-想象与生活

回到生活中来,在一个不太大的县城生活的好处就是可以感受到人与人的气息,就好比谁谁谁考大学了,在哪里工作,谁谁谁结婚又离婚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会被所谓亲戚关系给让整个小县城的人透明化。而同一地方出去上学的同学跟我的观点又惊人的一致,对于地区性,我们无法否认差异。

4-差异或是选择

家乡在北方,我跟老铁(女)大学在南方,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吃饭聊天内容无非是各种新闻,而且同样的观点就是家乡的“地方性”太严重,自己感受到的压抑,不合群。不知道是南北差异还是小县城的缘故,人与人之间的所谓“找关系”是那么的普遍,以至于高于办事开始的事情选项。对于老师和公务员的追求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甚至眼中高于国企和央企。私企更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找对象的所谓门当户对在我们眼中也是简直不可理喻,从小受到熏陶的我们又莫名的被所谓家庭式关系纽带“孝顺”所牵制。诸如此类以至于我的老铁一度不知道以后到底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我们也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正确。很庆幸我的父母全是比较开明的放羊式父母,从小对我比较放纵,我可以在大路上大差不齐的走,只要不离得太远,没有对的和错的,只有是否慢慢遵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路。

5-路总会到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路

有的人喜欢安定,相夫教子,平平淡淡,又有的人说,大城市好,那里是开放眼界的地方,冷漠,但是又包容,可以做真正的自己,这句话也是我近期看到的最记忆深刻的话了。又或者说,后者也是我一直认同的观点之一,以至于以后,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现实,亦或是对于其他的妥协所做的决定,但是,毕竟是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不存在的,沿途看看风景,有目标,奔跑,回首,也还不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