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自编微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8

1. 古文自创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2. 求500字自编的文言故事啊

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 (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 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 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 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 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 也。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 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 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 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 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 意思。

(3)连词,表假设。(4)代 词,通“尔”。

你,你的。(5)连词, 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7) 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 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

(10) 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 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 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 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 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 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 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 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 一筹。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 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 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 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冯 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 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 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 (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 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 (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 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 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 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 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 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 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 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 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 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 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 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3),赋敛 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 (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 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 (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 谬,王能谅之乎(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 于“吧”。

(2)介词,相当 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 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5)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 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

(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8)句末语气 助词,表疑问。

译文: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1)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 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 乃(4)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 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 自高耳。

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 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

(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 相当于“竟然”、“却”。

(5)副词,表 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 相当于“样子”。

(7)复音虚词,表猜 测,相当于“恐怕……吧”。r> 译文: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 (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 饱其(4)口福。”

狼曰:“其(5)如猛 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 (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 (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 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 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 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 愈谨。

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 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 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 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 择,是……还是……。

(9)第三人称代 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

(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 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 么。

(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 用,不译。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

如 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块吃吃,饱饱 口福。”狼说:。

3. 古文自创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 关于古人的文言文(自编的)

青城赋 谢萌薇

余尝闻蜀都青城,鬼斧神工。其山则盘纡茀郁;其水则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其木则浓荫幽暗;其石则嶙峋怪异。余心驰神往,誓一睹而后快。

时值深秋之吉日,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登青城。宾客骚人,络绎不绝。扶妻携女,游乐无涯。初至山麓,苍松翠柏,拂清风而飘摇。明流暗溪,灵气氤氲.无大海之波涛,有急湍之欢歌.山影淡,晓风清,流水飞花,辉映射青石。

至于泛舟湖中央,雾霭烟垄,宛如仙气入怀,荡涤脏腑。碧水满目,洗尽凡心。湖面镜平,孤鹜盘桓。涟漪环绕,顾影有伴。置身化境,忘怀喧嚣。

继而乘车以登上清宫,于是乎乃历夫太阶。香火鼎盛,烟雾缭绕,俯仰顾眄,仿若隔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青牛老君,鹤骨仙风。神仙岳岳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若夫遨游于苍茫大地,飘飘然欲羽化为仙。暮鼓骤响,重返人间。噫!妙哉!

夕暮言归,其乐难忘。此乃游观之好,耳目之娱。临其境而味其神,观其景则悟其妙。忘返留连,不知何言!

5. 要自编的童趣文言文

童趣》仿写

——《童趣》读后感

MAGICMUSIC

所谓之美,处处有之。用心观察,何处无美?

今日,师将吾等习《童趣》,吾自觉吾之“审美情趣”,大不如作者矣。

夏蚊成雷,大作其声扰人之,且咬人吸血,无恶不作,使人不得安宁。吾亦深受其害,恨之入骨。遂拍手击之,亡十余;施之以“敌敌畏”,又死数十。后诱蚊囚于室,燃蚊香,使之闻烟而殒。不时,蚊纷落,吾反为之怡然称快。

吾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捣蚁穴,捉虫蚁、扒杂草,敲土砾,将此处动植物斩尽杀绝:虫蚁溺之、焚之、碾之,丛草焚之、揉之、弃之,时常如此,乐此不疲。

一日,见一杂草根深蒂固,拔之,劲渐大,忽有丑陋之物,连滚带爬而来,盖一蛙矣。吾大惊,后转惊为怒,捉蛙,缚其手足,送与朋友玩耍。

吾当初熏蚊、捣穴、捉虫、拔草、敲土、捉蛙之时,并未有愧疚之感,却觉理所当然,更无“美”之可言。呜呼!若吾早知此情此景竟有如此之情趣,必将细观察,精研究,怎会去如此摧残?所谓之美,处处有之。用心观察,何处无美?

问一下,你是不是天津开发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