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的表述问题,法律条文中的“应当”说成“可以”什么情况下算错,什么情况下算对?

一道事业单位考试原题,我想问既然D选项错在把“应当”说成了“可以”,那B选项也把“应当”说成“可以”怎么就不算错?(D选项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选项应当宣告缓刑)

17岁的甲因抢劫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完毕后第三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累犯
B.甲在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时,同时符合相应条件可以对其宣告缓刑
C.甲在被执行两年有期徒刑时,同时符合相应条件下,不可以对其宣告假释
D.对甲的抢劫罪量刑时,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解析】B。
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对一般累犯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甲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不构成累犯。所以,A错误。
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所以,B正确。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甲属于可以被假释的范围,所以,C错误。
D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对于甲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错误。

第1个回答  2022-02-20
怎么没有看明白你的疑问是什么那?
在法律上所谓应当就是必须
所谓的可以是属于自由裁量权,由法官决定是否选择
比如说D,那个情况如果法官没有从轻或减轻,那么判决就是错误的,所以是应当
B没有什么错误啊?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第2个回答  2022-02-20
这是因为在市场监管法律条文中,对于任何一类的不当行为,若法律设置给予当事人一定... 从法理逻辑看,我们是否可以这么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