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报各种兴趣班,长大以后有用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我现在一直都很遗憾的是,为什么父母没有给自己报一个兴趣班,其实我小时候还是很有绘画天赋的。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学习这件事情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投入精力,最后成为自己的诗和远方。

报兴趣班有没有用?有或没有在于你怎么看待兴趣这个事情。

觉得兴趣班没用的家长也许是看到周围有很多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以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都荒废了,比如谁家孩子钢琴都练到多少级了,上了大学以后再没碰过,谁家孩子从小学跳舞,也没跳出个什么名堂来,所以会觉得报兴趣班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如果我们觉得报个兴趣班就一定要达到什么结果,如此功利的话,可能结果会让我们失望 ,毕竟不是每个弹钢琴的都会成为朗朗。

个人觉得,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很有用的。
1、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绘画、音乐、舞蹈、书法这类艺术性质的兴趣班,能够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性格、专注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围棋、象棋这类兴趣班,能够帮助孩子形成缜密的思维,学会三思而后行。

2、强身健体,磨炼意志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学习任务也很重,长时间坐着看书学习,没有太多机会锻炼身体,可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

跆拳道、拳击、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这些运动类的兴趣班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并且运动还能改造大脑,越动越聪明,每当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就可以运动一下,大汗淋漓一场,排解不良情绪,增加多巴胺。

3、一技之长,谋生手段

如果孩子能把兴趣发展成为一种谋生手段也未尝不可,教别的孩子跳舞、弹琴、绘画,日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确实提高不上去,但画画非常有天赋,那就可以另辟蹊径,走绘画这条道路。

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也是一种选择。

给孩子报兴趣班也需讲究方法
1、不要扎堆报班,让兴趣变成负担

有的父母给孩子同时报了很多兴趣班,假期安排的满满的,今天学画画,明天学舞蹈,上午围棋课,下午游泳课,孩子玩耍的时间全部被挤占了,比上学还紧迫,那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心累。最后,兴趣变成负担。

扎堆报班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啥都会,但每一个都是会一点,不够深入。

兴趣班可以一个个报,同时不超过两个,如果是我给孩子报兴趣班,会报一个运动类的,再报一个艺术类的。

2、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兴趣班都是新鲜的,可能都想尝试一下,但是家长不可能全部都报啊,钱包也承受不住啊。

所以,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先试听一下,体验一下,或者自己在家先和孩子尝试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兴趣。

另外,家长也需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因材施教。

3、帮助孩子学会坚持

一旦报了兴趣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出现打退堂鼓的念头,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上兴趣班的过程也是磨炼孩子意志力的过程,如果要学,就要付出努力认真去学,而不是走马观花。

有用!我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下。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美术和钢琴。学美术、画画,那是兴趣爱好。学钢琴,是因为大家都学,所以我也凑热闹学。

上了小学后,我依然坚持这两门兴趣爱好的学习。在少年宫学习美术,线描、国画、素描,我逐步学下来,一直有很浓厚的兴趣,成绩也不错。如果不是因为小学四年级时要面对以后的小升初考试,要把学美术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数学,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钢琴我坚持的时间不长,水平大概也就是三级的样子,可以弹奏一些歌曲,自娱自乐。

事实上,美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消遣方式。这些兴趣爱好,对我来说有什么用?最大的用处就是在我学习之余,能够让我得到放松。

可能有不少人做完功课以后,喜欢打打 游戏 、追追剧,这些我也喜欢的,但我一般会在看剧的同时画两笔,看到自己的小作品,心情就会特别愉快,觉得没有浪费时间。

弹钢琴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绪。

现在想想,小时候多上一些兴趣班非常有必要,因为当你升入初中、高中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有时间去玩这些。而有了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觉得精神世界更充实一些。

我家孩子6岁,四岁学跆拳道,五岁开始学舞蹈和英语,中间还学过一年的小主持。

虽然是四岁开始学跆拳道,但这两年都是在幼儿园的兴趣班上,每周一次课,学费不贵,内容也轻松,学礼仪、出拳和踢腿,主要是想让孩子体验“坚持”。

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这样轻松的练习中不止体会到坚持,还更自信和乐观。

2018年末,孩子自己要求要到道馆练习,开学会帮她转到道馆。

舞蹈是想让孩子学些新的东西,开阔眼界,培养气质。我给小家伙看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首席唐诗逸的舞蹈片段,把她迷得不要不要,练舞劲头十足。

有时她也想偷懒,我就又放优秀舞者的作品,让孩子感受舞姿的优美和服饰的华丽。

我家孩子还小,没资格说有用没用。但孩子从这两年的学习中,自己得出了“学习不能中断、不然捡起来会很难”、“只要多练习,就有进步”、“妈妈,我保护你,我会跆拳道”这样还有些稚嫩的想法。我已经很满意了,也会陪她继续坚持下去。

其实没有太大的用处,我钢琴十级(优秀),国画素描水粉水彩速写油画都会,学到了可以考上八大美院的程度,大学学的理工科建筑设计。。。其实美术修养对建筑设计没有什么帮助,做这行的都知道,设计院整天就是加班赶进度,按甲方意思改图改图再改图,做各种琐碎的事情,美术修养根本派不上用场。。。只有成为建筑大师才需要美术修养,普通建筑师反正就是这个抄那个,抄来抄去,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创新

闺女在小升初的暑假告诉我,班里有个女生考了舞蹈学校,她说特别羡慕人家会跳舞,问我怎么不让她学。我告诉她,她小时候舞蹈学了一年不愿意学了,钢琴弹了两年不愿意学了,能怪我吗?孩子接着说:我那时候小不懂事,我不学你们也得让我坚持啊,你看我现在什么都不会……。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孩子小时候都觉得应该还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能给她压力要释放天性,结果怎样呢?所以对于兴趣班,都在于家长的坚持。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肯定是玩啊,钢琴古筝,第一年就是啃指法,相当枯燥,孩子肯定不愿意学,这时候家长退缩了,孩子肯定完全放弃了,所以有条件还是让孩子学一点,不说学的怎样吧,最起码以后不会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低人一等。

曾经被父母逼着去练书法,真的是被逼着去的那种,书法甚至和钢琴、游泳、足球等兴趣班不一样,因为学了书法,也很难说自己学到了一项技术。

但时至今日,我却不能说学习书法对我是没有的。

我还记得为了逃课装病甚至跑回外婆家的那段经历,更重要的是,年龄越大越觉得多写点字对自己的帮助很大。纵使最后自己也不能成为书法大家,但是学习的过程中还算是学会了养性子,也因为学习书法,多看了几本书。

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否学成,兴趣班还是有用的吧!

以我个人的经历,在不给孩子过大压力的前提下学点艺术和运动还是有意义的。

我小时候学过几年民族舞,因为太瘦总生病,又被父母送去学游泳。凑巧的是,因为有几年的民族舞基础,被教练选去学花样游泳。上初中又学了阵吉他。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业余时间上课,没走专业路线。一是我从小学习成绩还过的去,考大学没什么问题,二是我父母及我个人都认为选择艺术或 体育 作为职业太辛苦,就业前景也不太明朗。

现如今,我年纪也不小了,因为有舞蹈游泳基础,身体协调性比较好,身体素质不错,年轻时学排球羽毛球网球上手很快,现在也会长期坚持打球和去健身房,这都归功于小时候养成的良好运动习惯。

如今,我女儿也参加了很多课外班,都是她自愿报名。个人感觉目前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排球,空手道和舞蹈。排球锻炼了她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全力以赴后坦然面对输赢的 健康 心态,空手道帮助她提升自信心,舞蹈使她身体协调性上佳,姿态比较优美。我不强制她考任何级别,只要她能做到上课时全神贯注,下课后坚持日常的少量练习就好。

总之,从小上些兴趣班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人生,锻炼其艺术鉴赏力和强健体魄以及面对人生得失的良好心态,而不是以考级为目的。

我小时候曾经被扔去学了各种花样的兴趣爱好,但我小时候正儿八经上了且坚持了至少两年以上的培训,也只有国画、书法、网球、游泳、琵琶、长笛。

其中能够学出点稍微显摆下的成绩也只有四样,琵琶小学的时候考到十级,长笛在中学考到九级,书法得过全国性的奖,游泳解锁了所有姿势。在上学期间,说实话乐器还是很有用的,从小到大班里出不了节目,老师最先考虑让会乐器的小朋友顶上去。在当年高考时,凭借乐器可以考重本大学的特长生,省里面也有高考加分( 体育 特长生也有这个)。大学的时候入了乐团,根据大学的安排要去参加文艺汇演,评奖学金的时候还靠这个加分刚好提了一档。当然,还有亲朋好友来家里,都会被要求来一曲。

但如果考虑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对于业余的说实话貌似也许就书法稍微有那么点实用,大家看我的笔记时都会商业夸奖下写的不错(然鹅对绩效评定有用吗?没有!),网球和游泳可能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学了再多的兴趣,我依旧是那个普通人。

但如果再让我回去做选择,我依旧会去选择坚持这些兴趣,它们也许没有改变我的生活轨迹,但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克服了怯场。兴趣班最开始坚持是源于父母的强迫,到后面的坚持,是来源于身边人的赞赏驱使的,慢慢的学会一种泳姿,学会一首难度系数较高的曲子,完成一次演出后,我都会获得成就感。

所以如果我家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也会尽力为他规划。

我的看法是,有用!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以后又不干这个,或者成不了这方面的“大家”,报这些个兴趣班有啥用呢?孩子以后能不能成为“大家”暂且不论, 关键是作为家长,我们能在培养上为孩子做点什么 。

小时候,我大概八九岁,在老家农村,那一年春节前,我到一个小伙伴家玩,看到他爷爷在写新春对联,桌上铺满了红纸,旁边围了很多人在看。很热闹,我也钻了过去看。看爷爷拿着毛笔,在裁好的红纸上潇洒地写,不时蘸一下旁边的墨水瓶(没有砚台)。第一次见到写毛笔字,我顿时看入迷了!一直站着看到爷爷把所有的对联写完,还不肯回去。随后两天我又去看爷爷写对联,那时候农村也没什么玩的,也没出过远门,看到什么都好奇。

后来,我就跟我妈说,我也想写毛笔字。我妈就去找这个爷爷帮忙教我,爷爷很高兴,送了我一只毛笔,他用过的。从怎么握笔开始,教我写笔画要点,不同结构字的写法,最后告诉我多练“永”字。那个寒假,几乎隔两天就去一趟爷爷家,渐渐地掌握了一些要领,甚至还认识了不少繁体字。

那以后我经常练习,爷爷送的那只毛笔被我写的几乎没毛了,就在笔头处缠上点棉花当毛笔;练习用的纸是废报纸,废报纸写完了,就突发奇想找一块玻璃当作纸,可以反复擦写。父母没怎么上过学,他们也不懂。至始至终就是觉得好玩。有机会跟父母去集市上,就第一时间冲到书店,买跟毛笔字有关的书或者临摹字帖,从而知道了很多字体。第二年的春节,我也给自家写新春对联,虽写的不好,但还是感觉挺得意的。第三年,我在给自家写春联的时候,邻居知道了,也来找我写,当时特别高兴,很认真地写。当邻居把我写的春联贴好后,那个满满的成就感,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再后来,我转到城里上初中,因时间和条件限制,写的机会就少了。但是我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平时写硬笔字时也会有毛笔字的影子。工作后无论走到哪里,凡看到好的字,手就会不由自主的在空中比划,也大致懂点怎么鉴赏。虽然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兴趣,比不上音乐,舞蹈,绘画等才艺。但至少在压力大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写字减压;闲暇时,练练字,小小陶冶一下。

如果小时候没有碰到那个爷爷写对联,我就不可能接触到毛笔字,就没机会对这个感兴趣,也无法真正体验到兴趣爱好给我带来的快乐和美好体验。对于那个年代生活在农村的我,还有一个偶然得来的兴趣,我就已经脱颖而出了,因为我的小伙伴们一个都没有。

如今我有了孩子,时代也不同了,他们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各种才艺。兴趣班,我会让孩子试听,只要他愿意上,就会给他报名。三岁半时给他报的英语,四岁多点报的口才和绘画,两个月前报的珠心算,马上快五岁了。学着玩着,玩着学着,我看他挺开心的。同样是玩,难道像我们小时候整天玩泥巴,沙包,跳皮筋等才叫玩么?

兴趣班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接触才艺的机会,首先得给机会,才知道他是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学起来痛苦的,就放弃;感兴趣的坚持学习下去,有啥用,不用担心, 要相信艺多不压身!

如果一定要罗列出有哪些用处。现实一点说,有才艺,从小学到大学,会受到老师和同学更多关注,学校的各种活动,你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找对象,找工作,对个人的魅力值上更是加分项。夫妻之间,志趣相投,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关系更和谐。

往大一点说,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相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生活不再单一乏味,而是充满乐趣;工作与生活的抗压能力更强,不会一旦失业了,就去寻死觅活;在人生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孩子小的时候,多打打基础,以后的人生也就具备了更多可能性。

那就要看当初你给孩子报班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一门技术,还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就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不少兴趣班,有作文班、英语班、古筝班,还报过游泳班。

我对古筝学习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也是要考级的,虽说是业余的考级。

一开始刚学的时候,对此是很感兴趣的,自己也会自觉的练习,在课上的时候因为会受到老师的夸奖,就越发努力的去练习。

但后来因为考级原因,被强制练习的我觉得很不爽,对此学习的兴趣就慢慢变淡,练琴也就是应付考级,之前的兴趣变成厌恶,自从考过级后,也就是初一之后再也没有碰过琴。

如果你现在问我,有用吗?我会说有用,毕竟我学过,我经历过这个过程,不管结果如何。
第2个回答  2022-11-01

上兴趣班有用的,带来的好处是潜移默化的。

兴趣班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

不同的兴趣班会从不同方面帮助孩子塑造性格,提高孩子各方面素养,也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职业选择。

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兴趣班课时很长,孩子自己凭借兴趣去学习很难全程坚持下去,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内容的学习,好习惯是需要花时间去培养的。

家长不用再犹豫要不要报兴趣班了,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找到真正喜欢的爱好,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在陪伴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坚持,还有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在漫长的生活和学习中所必需掌握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