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姝清凉寺与张公巷|平分秋色还是相互成就?(茉莉讲古29)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图一(《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 一个是贾宝玉念念不忘的心头好,一个是他明媒正娶的枕边人;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

    《红楼梦》双姝黛玉与宝钗算是平分秋色吗?清凉寺汝官窑和汝州张公巷窑是河南青瓷中的双姝,它们又是怎样的关系——平分秋色还是相互成就?带着这样的问题茉莉走进清凉寺走进张公巷。

图二【乾隆的诗瓷情怀与大雅汝窑(茉莉讲古8)截图】

      文献记载,汝窑供御皇室,烧造极短,工艺精良,传世罕见。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宋室南渡,汝窑窑火仅仅燃烧了二十年,就因战争而消失了。由于文献记载不详,烧造汝官瓷的汝窑究竟在哪里、它是如何烧造的,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一句流传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一带的乡间俚语诉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瓷贸易盛况。在1950年,“中国古陶瓷之父“陈万里等人,专程去到有汝瓷发祥地之称的河南汝州寻找汝窑窑址。很遗憾,当时并没有找到古代汝官窑遗址。

图三(红薯窖发现的汝窑青灰釉洗)

      1985年清凉寺村一户人家在红薯窖里无意间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一只盘子(洗)。1986年全国古陶瓷研究会议召开,此汝窑青灰釉洗经过与会专家鉴定发现,原来这就是珍贵的汝瓷!

      1987年,上海博物馆依据在清凉寺采集到的汝窑碎瓷片和那件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窑址就在今天的宝丰县。

图四(汝窑窑址瓷片堆积层,当时汝窑窑址也出土了大量的汝瓷残片)

      据此,1987至198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村进行持续挖掘,挖掘出大量可修复的残器。

图五(当时埋在藏坑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 口径5.9厘米 底径8.2厘,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此外,专家还意外发现一个储藏有汝瓷的藏坑,经过挖掘,在2000年考古队发现了十五座烧制汝窑瓷的窑炉和两处作坊,以及一些与制瓷有关的遗迹遗物。

图六(摄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窑址博物馆)

        至此,这些御用汝窑的窑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重要遗迹相继发现,汝官窑遗址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图七八【《乾隆的诗瓷情怀与大雅汝窑(茉莉讲古8)截图》】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瓷产品以天青色为基调,有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为主。汝窑的天青釉瓷,釉中因为加入了玛瑙粉末,故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质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说,色泽素雅自然。天蓝釉色似"雨过天晴云破处",形体端庄大方,有一种青蓝相应的光泽,釉汁莹润,美不胜收。月白釉汁温润如玉,拂之如脂,独具风格。

图九(未用闪光灯摄于宝丰汝窑博物馆的汝窑莲花式温碗,台北故宫也有一个)

      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为配合清凉寺汝窑遗址博物馆遗址展厅建设,省考古所对展厅墙基和门厅地基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发掘出素烧器多达120余万件(片),且年代晚于天青釉汝瓷烧造年代。

图十(素烧仿青铜器出戟尊,未用闪光灯摄于宝丰汝窑博物馆)

        而此次发掘出土的素烧器中除了一部分是以往汝窑器物群常见的器形外,还有大量过去汝窑中不见的器形。器形虽然仍以碗、盘为主,但出戟瓶、荷叶器盖、长方形托盘等均是首次发现。其中仿青铜器出戟瓶、长方形托盘、瓜棱瓶发现数量较多。出戟瓶有素面和带纹饰两种,大小基本一致,皆小口、长颈、鼓腹、圈足垫烧。纹饰有仿青铜器兽面纹、虎纹、云纹,出戟上面对应有两个凤首,十分精美。技法采用合模以及剔、刻、划等工艺;长方形托盘为宽沿,规整大方,制作精良。

        根据出土素烧器所处地层及同地层出土的具有金代特征的白地黑花枕残片、凸棱罐残片,考古所初步认定其烧造和堆积时代不早于金代。从器形特征来看,此类器物可能并非民用,且出戟瓶、素烧大盘、长方形托盘等器物,亦非一般生活用品,或许是祭祀用器。

      有观点认为此类器物或是在清凉寺烧完素坯后在汝州上釉并完成烧造,但究竟是否存在这一种情况,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工作与相关研究。如果这一观点正确,是否可能这些在清凉寺烧成的素坯在汝州张公巷窑完成上釉烧造?

图十一(张公巷窑出土标本,未用闪光灯摄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结合这一观点茉莉做以下串联:(1)从窑场的性质来看,张公巷窑产品制作讲究,工艺精湛,显然不是一般的民用瓷器,它的性质应属官窑。众所周知,在记述有关北宋官窑的书籍里,具有可信程度的只有南宋的《坦斋笔衡》及《负暄杂录》。南宋时代关于北宋官窑的记载也仅十四个字“政和间(或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暗示着即使在南宋时期,也难以得到关于北宋官窑更多真实信息。大概因为北宋官窑存在的时间太短、制作作品太少、宫廷之外极其罕见,更经靖康之变(1126~1127),能流传下来的也极其有限等缘故吧!北宋官窑的设置,可视为徽宗皇帝对已经续烧十数年、属于“官中禁烧”、具有绝美天青色的汝窑这一青瓷高峰的一次超越和挑战,是徽宗皇帝的伟大尝试。如果把“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句中的“京师”理解为朝廷而非指地域,那么比汝窑更精进的制作工艺的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其研究方向似乎又向北宋官窑迈进了一步。

      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发言的20多位中外古陶瓷专家学者中80%的人认为张公巷窑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其中有个别学者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发掘才能确认;另有20%的人认为,张公巷窑是金代以后的窑址,其性质是官窑。

        汪庆正:“张公巷被发现后,张公巷出土的瓷片是不同于汝窑的。一、瓷片的胎里含锰少,胎质比汝窑的白;二、釉总体上来说呈乳浊状,比汝窑的厚一点;三、出现了较多的圆形支钉痕,汝窑为芝麻支钉痕;四、瓷片上的开片鱼鳞纹多。谈到这儿就与南宋官窑联系起来了,在杭州发现的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的瓷器上有圆形支钉痕,还有大量的鱼鳞纹瓷片。这说明南宋官窑是从北宋官窑演变而来的,而北宋官窑的前身就是汝窑。张公巷出土的这批东西,除了官窑之外一般民窑绝不会有。”

        王光尧:从受命承烧开始,以宝丰清凉寺窑址为代表的汝州瓷窑场开始为官府服务,和其他地方官窑一样,在受命之初烧造的瓷器应是该窑场传统的产品,只是汝窑在承烧的过程中改进了瓷器釉的配方,生产出了天青釉类汝窑瓷器,才以“汝窑为魁”的资质受到认可而专供御用,从而使得成熟时期的天青釉类汝窑瓷器产品被垄断。因产品质量的变化,导致官府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场的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地方官窑时期落选品可以岀卖自由处理的方法,变成专烧专供时期的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的碆落选品被打碎集中处理的垄断性管理体制,该处窑场因而具备了供御中央官窑的性质。

(2)从烧制年代上看,张公巷窑发掘获得古钱币330枚,除2枚金代海陵王时期的“正隆元宝”出现在4号坑第五文化层和第四A层下与地层年代接近外,其余328枚皆偏早于地层的年代。张公巷青釉瓷的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显然承继了汝窑风格。从地层堆积情况看,元代时的张公巷是一处繁荣的居民生活区,在此设窑烧造的可能性不大。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

(3)张公巷窑的烧造工艺来源于宝丰清凉寺的汝窑。同时,也不排除张公巷窑是金代或元代仿汝窑的可能性。秦大树:“根据考古的文化层我认为张公巷窑址出土的器物应为金元时期,尽管我站出来反对定张公巷窑是北宋官窑,感到孤立,根据有关文献考证,我还是要坚持是金元时期的窑址。”

        从胎、釉、器型、烧制工艺等看,近年发现的典型张公巷汝窑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裹足洗、椭圆平底洗、圆形平底洗、板沿平底洗、四方平底洗、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器盖等。

.产品主要以薄胎薄釉为主,釉色浅淡,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等,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以粉白、灰白为主,洁白和浅灰的不多,胎质细腻坚实,断面光洁。

.器物多采用垫烧,也有少量支烧。器底支钉分三、四和五枚,支钉痕呈规整的小米粒状。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较少,个别似圈足外撇又不太明显。而碗、盘和各种瓶类器物的圈足上常见透明釉露胎。张公巷窑产品大多为圈足上刮釉并同时使用支钉支烧。

图十二(张公巷窑的青釉瓷)

        为了进一步厘清汝州张公巷窑与清凉寺汝官窑青釉瓷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茉莉上手了河南古陶瓷收藏家孟俊锋先生收藏的汝州张公巷窑与清凉寺汝窑官瓷片标本,我们把多件标本与《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一书中的原件图片进行了反复对比。

图十三(河南收藏家孟俊锋先生和香港收藏家翟建民先生)

        河南古陶瓷收藏家孟俊锋先生对家乡青瓷情有独钟,敏而好学,并在实践中稳扎稳打建立了个人收藏体系。

图十四、十五、十六(汝州张公巷窑址出土青绿釉撇口束颈壶图片与瓷片标本对比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第129页)

      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出土青绿釉撇口束颈壶,高16.2、口径7.2、底径6.2厘米,撇口,鼓腹,高圈足。青绿釉,通体不规则网格纹开片均匀密集,玻璃质感极强,垫烧。这两件北宋张公巷窑青绿釉撇口束颈壶瓷片标本非常难得,胎质细腻坚实,釉色青中带绿。釉面亦开片明显,玻璃质感强。都是撇口口沿的局部。

        类似汝官窑的青釉瓷器,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从整体上看,它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釉。工艺特征上与汝官瓷一样,系先经过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

        清凉寺汝官窑与张公巷窑的主要区别:

1、汝瓷釉色为纯正的天青色,而张公巷窑瓷釉色呈青绿色,釉面玻璃质感更强,手触有光滑感;

2、汝瓷开片有冰裂纹和鱼鳞状两种,而张公巷窑开片较汝窑细碎、显著;

3、汝瓷胎体呈香灰色,而张公巷窑胎体较薄,胎色泛白,一般作灰白色;

4、汝瓷支烧器物以外裹足为主,支钉细长如芝麻状,支钉数量绝多为单数3或5枚,而张公巷窑多为平直圈足,外裹足较少,支钉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从3、4枚到5、6枚,单数、双数均有;

5、张公巷窑中的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堆塑莲纹熏炉、套盒、盏托等不少器型,与汝瓷同类器均有一定的差异,而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形圈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器型,则为汝窑所不见。

图十七(宝钗这位有口皆碑的好媳妇最终未能拴住宝玉的心,只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闺;黛玉则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带着对宝玉深深的眷念与怨恨,魂飞天国。)

      《红楼梦》中最可叹的双姝就是黛玉和宝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河南青瓷双姝清凉寺汝窑官与汝州张公巷窑无疑也是古陶瓷中神秘、璀璨的两颗明珠,美得让人心驰神往,激发我们的探索欲望!

图十八(摄于汝州文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参阅: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

2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汝窑的发现》

3、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

4、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汝窑遗珍》

5、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北宋汝窑特展》

6、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玉松话汝窑》

7、故宫博物院王光尧《 汝窑与汴京官窑 | 从汝窑址考古资料看宋官窑的出现及官窑制度的形成(2010年)》

8、 郭木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张公巷窑址考古发掘队队长):《浅谈汝窑、官窑与汝州张公巷窑》,《中国古陶瓷研究》第7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汝州张公巷窑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新民《汝窑的发现与研究》

10、伊藤郁太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馆长、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试论汝州张公巷窑的活动年代》

11、舒佩琪(台北鸿禧美术馆):《放大镜下汝窑与张公巷窑青釉瓷新视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