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日记三:吃菌季, “青睐有加”-牛肝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在云南本地人眼里,牛肝菌是排名第一的不二选择。虽然不及松茸名贵稀少;不及鸡枞的鲜美香甜;不及干巴菌的柔韧嚼劲香,但吃货们对心心念念起来的却是牛肝菌买、买、买毫不手软。

8月初去了楚雄州禄丰市走亲戚,买菜时跟着表妹逛当地农贸市场,下方大图的就是黄牛肝菌,一般我们叫黄癞头,本地人口头上叫惯了,外地人不熟悉就会懵。见到这么大黄癞头肯定要围观,毕竟此等自然奇观可不是常常见到的。

没法子,看似黑不溜秋的牛肝菌,第一眼貌不惊人,但是端盘上桌的那一刻,盘中绿的、白的、金黄的色泽点缀的让人食欲大动,飘出来的独特的菌香气溢满一屋子人。不客气的咽了咽口水,又是两大碗饭没问题。入口后的口感肥厚滑腻、齿唇生香,让人回味无穷。

牛肝菌家族庞大,分黑牛肝菌、黄牛肝菌、红牛肝菌。

顺序看下图:

特别是牛肝菌精品中的精品——见手青(红牛肝菌)。顾名思义手摸过的地方立即变色,有点像变色龙。当然也是有微毒成分,所以烹饪加工处理不当还会两眼冒小人人手拉手转圈的哦!

这个见手青(红牛肝菌)就不碰了,毕竟不常吃的看着玩就行。

失败经历:逛集市买了2000g黄牛肝菌回昆明,当天太晚就没处理,把它放在客厅里吹着,打算第二天下午给炒吃了。结果一大早起来就不见了牛肝菌,问了在家的公公,老人家说是已经清理好泥巴,洗好切片待炒,大蒜、青椒等等都备好了。早上炒好放着晚上回来吃。

下班回家吃饭,看着千辛万苦带回来的牛肝菌,端起饭碗就夹起品尝,咦,不对啊,不是记忆中的味道,软绵绵的没什么味,说不上嘴里吃的是咋东东??仔细看看碗里的牛肝菌样子,肥肥厚厚的片看着就是厚的肉片一样,有大蒜和青椒,亮清清的油安静的围绕在牛肝菌边上。

忙问公公炒菌的步骤,说是用开水汆了一把捞起来再炒????顿时哑然、郁闷吃其他菜去。。。

与同事交流炒牛肝菌的方法,七嘴八舌后收罗一波干货。这里的油多指的是比平时放的油多一倍。

方法一:油多,先爆香大蒜,放青椒,再放牛肝菌后炒30分钟(有经验的说是只要15分钟),端盘出锅。

方法二:油多,先爆香大蒜,放青椒,再放牛肝菌后炒15分钟,出锅后微波炉加热3-5分钟。

方法三:先把牛肝菌放蒸锅里蒸15分钟捞出,放油爆香大蒜,放青椒,再放牛肝菌后炒10分钟,出锅。

下图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高手在民间,为了美味的牛肝菌云南人拼了,烹饪方法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能吃到嘴里还不中毒。

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