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20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写于1937年7月。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一部分同志长期坚持教条主义,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而另一部分同志拘于片面的经验主义,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这两种错误的思想曾在1931到1934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种正确思想的确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关于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还着重指明了两个要点。第一是理性认识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整合和改造,将感性认识的表面事物和外部现象深化到概念和本质的阶段,所以,认识开始于经验。第二是认识有待深化,这也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注重于感性认识便是犯了“经验论”的错误。所以在我们接受外界事物的同时,不要只是盲目的学习,我们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判断外界事物的正误,对外来事物选择性吸收,在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去认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但在当时,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一切的实践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就像李光耀指出的,这难免犯一些错误,比如1958年“大跃进”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主要矛盾,并且由于政治路线的偏差,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浩劫。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党中央又一次拨乱反正,纠正了党内众多错误思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为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使它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并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永恒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在世界观上的重要性。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实践论还有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鉴于当时的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主要把阶级斗争作为认识和实践结合的范例阐述,但是《实践论》中体现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每个时代都适用的。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实践的认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与实践紧密的联系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实践,对事情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如果对事物只停留在表面认识,而不深入探索,那就无法全面准确的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具有伟大里程碑意义的哲学理论著作。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