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列宁的故事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1.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列宁的故事作文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母亲并没有马上指责小列宁,而是在以后的三个月中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终于有一天,小列宁承认了自己所做的错事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2. 一个关于列宁的小故事,写一篇作文。急!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回急的河水,似答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 ; ; ;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

3. 关于列宁的作文

希望楼主采纳~~ 《列宁小时侯的故事》是讲:列宁八岁时,在姑妈家不小心撞碎了一只漂亮的花瓶,当时只有妈妈知道是他干的.事后,妈妈跟他说,做错事情,主动承认过错,那才是个好孩子,于是,列宁写了一封信给姑妈承认了过错,姑妈看后,赞扬他是个好孩子. 从这则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里,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诚信,做错事情要主动承认错误.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块玩,她是一个活泼,好动,爱搞恶作剧的同学,很多同学喜欢跟她在一块玩. 有一天,她们中午去小天鹅托管班的同学突然想起去托管班的顶楼(29层)看看风景,我的这个好朋友胆子最大,就吩咐一个同学去报告托管班的老师说她们几个同学中午给学校留堂了,晚些再去小天鹅吃饭.然后,她就带领几个同学从另一个电梯上了顶层看风景,玩耍…… 下午上学的时候,在路上我们相遇在一起,她对我说:"今天中午好好玩,老师带我们上天台玩,一个中午没睡觉." 我当时纳闷了,说:"怎么,老师带你们去玩,还不用睡觉,有这么好的事" 她很肯定地说;"嗯!真开心!" 放学后,家长围成一堆,我问:"怎么回事",只听家长们议论纷纷地说,我那个好朋友,下午带一帮女同学上天台玩,一个中午都没去小天鹅,老师急得不得了,到处打电话寻找她们…… 我说:"她说是老师带她们上去玩的."家长们说:"那是骗你的." 我这才恍然大悟,觉得这种行为很不诚实.骗老师,骗家长,骗同学,不是一个好孩子的行为. 事后,我的好朋友也知道了自己犯了很严重的事,向老师和同学主动承认错误,道了歉. 从这件事,知道了我们从小要做到不说谎话,做个讲诚实,诚信的小学生.

4. 列宁的故事作文一百五十字

列宁读起书来抄,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5. 我喜欢的一位名人列宁三年级作文最少三百字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专宁一属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母亲并没有马上指责小列宁,而是在以后的三个月中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终于有一天,小列宁承认了自己所做的错事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6. 列宁的故事,五篇。

1、列宁是从17岁时学会吸烟的。他的母亲玛丽娜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因为列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体并不十分结实,就劝他戒烟。母亲对列宁列举了吸烟对身体有害的种种理由,然后向他指出,在他自己没有挣钱之前,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是几个戈比的支出,也是不应当花费的。

当时,列宁是个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的大学生,毫无经济收入,全家都靠抚恤金生活。思想早熟而又敬重母亲的列宁听从了母亲的劝告,毅然戒了烟,并且终生不吸。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办公室墙上贴上“禁止吸烟”的纸条。

在有人不遵守规定依然吞云吐雾时,他生气地当众撕下纸条,并且说“免得糟踏规定”,列宁在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时,一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出于敬慕请列宁抽烟,列宁谢绝了,并且幽默地笑着说:“同志,你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你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

2、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是个有功之人。”“是个勤勉可靠的人。”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3、革命导师列宁工作十分紧张、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总是主动争取多干些家务活。有一次,列宁正在工作室写一篇讲话稿,突然听到岳母在厨房里轻轻地对他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面包吃完了,喝茶都没有面包,该买了。”

克鲁普斯卡娅说:“我马上就去买吧!”列宁听到后,立即穿上外衣,从工作室来到厨房门口说:“要买面包吗?这应该我去。”

他还埋怨克鲁普斯卡娅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说由他负责买面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宁到附近面包铺把面包买回来,然后回房里继续写作。

4、列宁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5、列宁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仍然坚持工作,想利用在监狱的时间写一本书。可是监狱里只许犯人看书,不许犯人写字。

监狱里既没有纸,也没有墨水,列宁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牛奶在书上写字,写完后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需要看的时候,只要放在电灯下或者火旁烤一烤就可以看见字了。

监狱里会向生病的犯人供应少量的牛奶。于是,列宁开始装病,牛奶送来后,列宁就用牛奶在家人给他送来的书上写东西。

监狱里的看守经常监视犯人,他们常透过门上的小窗往里看,观察犯人都在干什么。为了不让看守发现,列宁非常小心。他在面包中间抠出一个小洞,把牛奶倒在中间,他管这叫“墨水瓶”。

有一次,看守看见列宁在写字,便凶巴巴地冲进牢房,说道:“这下可抓到你了!”列宁站起来说:“墨水都没有,我怎么写?”一边说一边把“墨水瓶”往嘴里塞。

看守没有找到证据,只好走出了列宁的房间。等看守走远后,列宁赶紧用面包又做出一个“墨水瓶”接着写作。以后,每当看守走近的时候,列宁都镇静地吃掉“墨水瓶”。

列宁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狱中完成了一些伟大的着作。列宁出狱后,笑着对朋友们说,有一天他在两个小时内吃了五六个“墨水瓶”,把他撑坏了。朋友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7.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四百字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2册)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3册)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第4册)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第5册)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册)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 *** 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9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