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已”的古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诸候国 已,周代姒姓伯爵诸候国,是夏禹王之后.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已”的古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诸候国

已,周代姒姓伯爵诸候国,是夏禹王之后。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古文里的“已”有哪些意思

1. 动词:停止,完毕。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副词:已经。

3. 语气词,同“矣”。例: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

4. 同“以”,例:自董卓已来。(三国志隆中对)

5.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6.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7.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9.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4. 文言文中的‘已’是什么意思

已,矣,也这三个词都常用于文言文句尾,表语各种语气。

这时,“已”“矣”在有些地方是通用的。但作为语气词,“矣”较为常用。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

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巩固练习] 1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2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里安插。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5曹公,豺虎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8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1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13余闻之也久。 1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5是说也,人常疑之。 16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7缚者曷为者也?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9苟政猛于虎也! 20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4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5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26岂独伶人也哉! 矣 ⑴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

⑵用于感叹句末。 ⑶用于疑问句末,相当于“了”、“呢”。

⑷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 ⑸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

(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巩固练习]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3吾计决矣。

4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甚至,汝之不惠。

6吾村亡无日矣!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公子勉之矣! 9盖亦反其本矣。

10嘻,技亦灵怪矣哉。 哉 ⑴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⑵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

⑷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啊”。 [巩固练习]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呜呼哀哉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 已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字义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