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资料

H1N1

第1个回答  2009-10-13
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
[1]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记作A(H5N1)或H5N1),也称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高致病性亚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H5N1病毒可以导致人和一些其他的动物死亡。
有一个在鸟类及禽类间传播的H5N1毒株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HPAI A(H5N1), highly pathogeni avian influenza virus of type A of subtype H5N1),这一毒株是H5N1流感的致病源。该病毒在鸟群中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突然、病症严重、死亡快速,死亡率可高达100%,因而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ighly pathogeni avian influenza)。这是一种动物流行病(不在人类间传播)和动物共患病,可在很多物种间传播。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国广东的家鹅中明确发现。H5N1病毒主要感染鸟类并导致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传播时,很多农场的鸡受感染后都即时死亡,并引发首次报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使一名幼稚园学生死亡。截至2005年11月25日,全世界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32例人感染病例,其中68例死亡,死亡率超过50%;这些确诊的报告病例全部发生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中国大陆)。2006年3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一个中国”原则将“H5N1禽流感全球及国家图”将台湾划为感染区。2006年3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10日公开说明,台湾没有任何人类或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不是传染区。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记作A(H1N1)或H1N1),也称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
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于猪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A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为H1N1、H1N2、H3N1与H3N2。美国疾管局资料显示,美国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与美国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That the sub A type influenza virus H1N1 type (pig flu) occupies first place over the sub type influenza virus H1N1 type (write down doing A (H1N1) or H1N1) , also calls H1N1 virus, is a kind of A type influenza virus , is also one of the influenza virus that human being is affected with most often. A few H1N1 kind can thin out propagation in human being , flu including 1918 outburst , another a few may thin out propagation only in sparrow bird and the pig. The H1N1 new model flu (pig flu) plain is one kind of the disease being affected by among pig god of the earth , belong to the A type influenza virus, the common virus is H1N1 , H1N2 , H3N1 and H3N2. USA disease is in charge of bureau data display , USA is case of once had human being to be affected with pig flu previously. The pig flu epidemic situation that Mexico and USA break out at present, is to is aroused by H1N1 virus , what type knows is not at present many but to this kind of union pig flu , new human being flu virus.
[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特性
在1918年、1957年和1977年,这三次流感都很少是只有一波,一般都是两波,有的甚至三波。我记得1957年时我正是大二,全班320多人,150多个都病了,我也病了。现在看起来,这次甲型流感基因型有5个片段是猪流感,1个片段是人流感,1个片段是禽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目前它的毒性和传染性都不是特别强。如果传染性强的话,那患病人数应该是呈几何基数增加,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增加,而不是像现在报道的一天增加十几例、二十几例。
[编辑本段]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死亡率高达60%。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但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而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甲型H1N1流感却能人传人。甲流感死亡率仅为0.677%,远远低于禽流感感染死亡率1%。钟南山认为,目前甲型流感的致死率没有精确计算,从现在的流行病学估计是1%-1.5%,这并不比一般的流感病死率高太多。流感每年发病数是300多万人,死亡人数大概是20万到30万,也就是1%左右。
简单介绍下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发病特征
易感人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潜伏期:估计1~7天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身体里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传染期: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
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呼吸顿挫,一般称之为打嗝儿。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很重,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
病理变化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135
第2个回答  2009-10-11
要资料的,我给你一个网站,很全的,自己去看看。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呵呵

网址http://www.huanqiu.com/zhuanti/world/Swine_flu1/
第3个回答  2009-10-10
连日来,“甲型H1N1流感”这个医学术语,突然成了全球性热门词汇,而检疫、隔离、留验、医学观察等防疫专用术语更持续见诸报端。昨天,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局长杨永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法科学”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原则,如果人们不了解某个名词具体所指,将直接影响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他特意梳理出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词加以解释。

(一)病例:疑似、确诊有严格标准

杨永朝说,所有传染病防控措施都针对特定人群。传染病防治法主要设定两类人群,“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与之对应,国境卫生检疫法将其描述为“染疫人”和“染疫嫌疑人”。“染疫人”指正在患检疫传染病的人,或者经卫生检疫机关初步诊断,认为已经感染检疫传染病或者已经处于检疫传染病潜伏期的人。“染疫嫌疑人”指接触过检疫传染病的感染环境,并且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人。法律规定,上述两类人群主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来确定。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符合三种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包括: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确诊病例”指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证的,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二)防控措施:把握适应症是关键

杨永朝说,对疑似或者确诊病例采取限制手段,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根据法律规定,目前常用的手段包括:

“检疫”, 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对传染病区来的人或货物、船只等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采取隔离措施等。

“查验”,指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的医学检查和卫生检查。

“隔离”,指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

“留验”,指将染疫嫌疑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

“就地诊验”,指一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就近的卫生检疫机关或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去接受诊察和检验;或者卫生检疫机关、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到该人员的居留地,对其进行诊察和检验。

法律规定, 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杨永朝说,采取限制手段的基础是国家对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关键是掌握适应症范围。其中,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或者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将其留验。对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法律特别规定,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对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国家的初步建议

--临床管理和公共卫生措施

1. 对临床医生的建议

临床医生一旦发现任何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或墨西哥返回的旅游者中出现急性发病、且符合以下疑似病例定义的患者,应立即采样送相关实验室检测。采样人员需参照相应的禽流感防护指南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2. 病例定义

(1)确诊病例:病例具有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同时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方法确认为A(H1N1)病毒感染:

① Real-time RT-PCR

② 病毒培养

③ A(H1N1)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4倍升高。

(2)可能病例:病例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同时流感病毒A型检测结果阳性,但H1和H3检测阴性。

(3)疑似病例:

① 病例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发病期间有密切接触史或

② 病例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近期与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感染动物有密切接触史或

③ 病例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发病前到过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

急性呼吸道疾病(CDC):近期出现至少2种以下症状:流涕或鼻塞,咽痛,咳嗽,发热或有发热史。

流感样病例(WHO):突然高热(>38°),咳嗽或咽痛,无法诊断为其他疾病。并且,发热出现在病程前三天内,体温是在症状出现期间测量的。

3. 确诊病例的管理

住院和门诊留观病例都需要参照禽流感的相关要求采取隔离措施。

病例至少隔离7天,如果仍有症状应延长隔离时间。

对于确诊病例应采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进行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剂量与季节性流感相同(5天)。

在出现症状后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4. 建议对住院病例采取的感染控制措施

在发病后7天内或直到症状消失为止,应采取标准性及预防飞沫和接触性的防护措施。

此外,工作人员进入病人所在病房时应佩戴N95口罩。

如果有条件的话,应使用负压隔离病房(AIIR);否则应采用单间病房并保持房门关闭。

痰液抽吸术、支气管镜检查或气管插管等操作应在负压房间进行。

5 . 疑似病例的管理

直至诊断结果出来后,方可解除隔离。

如果临床需要的话,给予抗病毒治疗。

6. 接触者的定义、追踪和管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曾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其发病后的7天内有过近距离接触(约6英尺之内)的人员,包括家庭成员、社交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医疗保健工作者及其他人员。

应检查密切接触者是否出现发热(体温≥38.0℃)和(或)呼吸道症状,观察时间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之日起的7天内。

应让密切接触者认识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相关表现和临床症状,提醒密切接触者在接触病例后7天内,如果出现相关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及时联系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7. 个人卫生措施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酒精制成的洗手液也有效。

尽量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

如果生病,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三、甲型H1N1流感的11个必备常识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内地的蔓延,甲型H1N1流感已逐渐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哪些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呢?以下为甲型H1N1流感的11个必备常识。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症状和其它流感类似,一般是高热、咳嗽,浑身没力气。

2.它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3.什么人更容易感染?

和普通流感不同的是,H1N1流感主要攻击群体是25岁-45岁的青壮年。另外,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的自身抵抗力低,也要多加防护。

4.能吃猪肉和猪肉制品吗?

现在监测到的病毒是禽流感、人流感和猪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混合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和生猪的接触史,而且在生猪当中也没有分离出这种新型的变异病毒。A(H1N1)型流感病毒害怕高温,猪肉加热至71摄氏度,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所以煮熟了的猪肉可以放心吃,不会感染的。

5.甲型流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目前,重灾区墨西哥、美国,死亡人数还在刷新,日本、中国内地也陆续爆出来病例,还不好预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只有加强防控先。世卫组织警告称,甲型H1N1流感将会进一步传播。

6.目前有没有疫苗?

目前只有用于猪的疫苗,专门用于人的,还在研制中,世卫组织预估7月中旬可能会问世,主要是病毒很难“留种”。普通的抗流感疫苗对H1N1没什么作用。另外据专家估算,在最佳条件下,如果制药厂商开足马力批量生产,一年将能制出近50亿支病毒疫苗。

7.戴口罩有用吗?

此次H1N1主要就是靠飞沫传播。所以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尤其在地铁、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但普通口罩也只是“拦截”,不能“消灭”。目前,专家正在研制专用的“防流口罩”。

8.需不需要吃什么药来预防?

一般不太建议吃药。多吃药不如勤洗手。而在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确诊的被感染者主要吃达菲和瑞乐砂两种药。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d,疗程5天,儿童慎用。而若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9.坐公交车安全吗?

一般尽量避免搭乘封闭、拥挤的交通工具。实在要坐,最好将车窗打开,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密度,但最好还是少接触人群多的场合。

10.有点感冒发热,会不会是得了甲型流感?

其实不要太担心。专家指出,每年的这个季节咳嗽、感冒的患者都不少,别把季节性感冒当成甲型流感。当然最关键的是,有没有到过疫区,接触过疑似病人?如果没接触过,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有接触过,就要及时去看医生,主动说明情况。如果在家烧得特别厉害,自己吃药喝水都不管用,也要去看医生。

11.得了甲型流感怎么办?

发病最初72小时是最佳救治期。所以千万不要大意。上网多看疫情信息,看看有没自己坐过的航班、车次等。发热感冒咳嗽的,都要提高警惕。及时主动去看医生,该观察的观察,该隔离的隔离,好好配合。

三、对密切接触者、高危病例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密切接触者属地管理

杨永朝说,法律明确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防控方案,甲型H1N1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为: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确诊或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等。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控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杨永朝强调,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集中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开始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对于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其资料直接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原地,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通知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

(二)医院应建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是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杨永朝说,根据法律规定,医院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院如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应当将患者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没有设感染性疾病科的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三)何为甲型H1N1流感高危病例和重症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9日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死亡取决于病人自身特有的条件,同时也与是否及时就医以及救治效果等有关。因此他建议高危病例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变成重症甚至是死亡。

哪些人属于高危病例?哪些人是重症病例?对此,杨维中给予了具体的解释。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老年人;妊娠妇女。

另外,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的也属于高危病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重症病例是指患者合并肺炎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杨维中介绍说,根据前期收集的有详细临床资料的病例统计发现,我国不到5%的病人出现了以轻症为主的程度不同的肺炎。

他建议,属于高危病例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以及那些即使不属于高危范畴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如果出现持续2天的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都应及时主动到医院住院诊治。

四、卫生部专家详解甲感防控措施为何调整

1、前一阶段甲感综合防控效果明显

我国首例甲感病例发生近两个月后才出现学校疫情传播,迄今尚未发生社区较大规模疫情暴发,没有出现重症病人和因甲型H1N1流感致死的病例。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认为,这要归功于我国前一阶段的甲感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延缓了疫情在我国的扩散速度和流行强度,为我国应对可能发生的更为严重的疫情、做好药品和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储备等相关准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他说,在投入较小、社会成本较小的前提下,防控措施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保持了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防控措施调整基于多方面考虑

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人口可能感染。像流感这种疾病,不论是甲型H1N1还是传统的甲型或乙型,一旦在社区层面上生根,就不会很快销声匿迹,很可能和人类共同伴生,甚至是长期伴生。

引发本次疫情的新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短期内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较小。这是我国调整防控措施的原因之一。

梁万年介绍,根据对病毒特点与疫情特征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疫情实际和前一阶段防控工作经验,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参照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普遍做法,防控措施的调整更加突出了针对性和持续性,更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梁万年说,考虑到今后疫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有些重点地区,密切接触者的数量会比较多,集中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各种防控经验也表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不拘泥是集中还是居家的形式。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把对密切接触者过去所做的集中的观察,改为可以实行居家的医学观察。

防控措施的变化还基于以下考虑:目前发现的病例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病例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重症或死亡病例较少,有些轻症患者无需治疗即可痊愈。而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如达菲救治有效。

但是,梁万年强调,由于这种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我们对这种流感病毒的认识还可以说是处在初步阶段,我们对它并不像对普通季节性流感认识那么深刻。
(一)密切接触者属地管理

杨永朝说,法律明确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防控方案,甲型H1N1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为: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确诊或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等。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控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杨永朝强调,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集中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开始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对于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其资料直接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原地,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通知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

(二)医院应建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是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杨永朝说,根据法律规定,医院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院如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应当将患者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没有设感染性疾病科的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