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最终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2-31
项羽之所以称他为楚霸王,便知,他必不会屈恭与他人
第2个回答  2015-12-31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战,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被迫自刎身亡。
《项羽死亡之谜》不仅视角独特,而且观点新颖。书中对于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论证都属前所未有,略举几例供大家分享:
一、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然而,历史上却从未有人对故事内幕提出疑问,比如:项羽垓下被困难道没有考虑楚军出路?或者称之为战略选择?项羽后来又采取了那些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而“平明,汉军乃觉之”——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王已经逃走。
二、项梁、项羽率8000子弟抗击秦军究竟是从哪里渡江的?项羽和乌江的不了情结起于何时、缘于何因?乌江亭长到底是何许人也?项羽阴陵迷路时发生哪些蹊跷?
三、虞姬究竟死于何地、怎么死的?为什么安徽会出现灵璧、定远两个虞姬墓?还有,《今上本纪》为什么和《封禅书》出现大段重叠?司马迁对于同一个人物为什么前边描述他是神、后边又说他其实是人?汉代大学者班固为什么说《史记》记载“甚多疏忽、或有抵牾”?我们应该以何心境来解读《史记》?《项羽死亡之谜》一书对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悬谜,都在尊重《史记》记载的基础上,作出顺应规律又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论证。
尤其是,计正山先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点和态度慎读历史,从而实现了历史人物事件和现实社会生活的近距离靠近,比如,该书中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不只是照搬古籍、引经据典,而是以当时环境为背景从分析人物心理入手、探索补缺史料记载的不足;作者把原本枯燥沉重的历史记载,变成充满情趣智慧又摒弃唯书僵化的全新史学观念。
著名学者冯其庸称赞计正山的研究方法是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强力挑战,也是给“正在QQ”的书斋史学家发出一次“窗口抖动”。
史书记载、历史遗存、民间传闻外加情理分析——计正山先生在解读历史中所采取的这种3+1思维方式,从而使原本高阁的历史研究,进入更多知识分子的文化生活之中;我认为这是《项羽死亡之谜》一书的闪光之处,也许这将成为史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视角突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