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时代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掩护秦军炮击大沽口,抗议段祺瑞执政府的卖国行径。中午,学生们聚集在执政府门前请愿,却遭到了士兵们血腥的屠杀。

段祺瑞执政府在血腥屠戮的当天,就无耻地下了通缉令,把被杀戮的请愿群众说成是“暴徒”,要捉捕李大钊等群众领袖。4月9日,鲁迅也上了被通缉者的名单。

创作历程

在这段避难的日子里,他写出了题名为《旧事重提》的几篇散文,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猫狗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就写于这个时期。

鲁迅再也无法忍受北京这个充满了恐怖而令人窒息的地方。1926年7月厦门大学聘请鲁迅前去任教,鲁迅应聘前往。在厦门大学时,他又写了五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过去生活中的那些人和事已沉淀很久了,却又从记忆中冒出鲜活的印象。这些散文虽是旧事重提,但都有着反映,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它完整地回顾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历程,把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散文全面反映了他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轨迹,是它勇于解剖自己思想的生动记录,是他在生活和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真情流露。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