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四)你不提供基石,TA又如何能成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可你只看到别家孩子头顶上优秀的光芒,却忽视了垫在这个孩子脚下来自家庭的两块基石-- 理解和信任 。

通常,诸多家长都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TA的脾性都了解得很清楚。 了解完全不等同于理解:了解是对事物的表象大体知道,而理解就要比了解深得多。理解不但要对事物的表象知道,而且对事物的内涵,原因都有深层次的了解。了解是对事物模糊的清楚,理解是对事物透明的清楚。

大女儿Geeta进入国家队后,疏于日常训练,再加上心傲气躁,导致国际赛事连连失利,教练的一番宿命论(有些运动员就是拿不到奖牌),让原本就处于万分懊恼痛苦状态中的Geeta对教练彻底失望,真诚地向父亲求救。

作为女儿的启蒙教练,老马不但了解女儿的摔跤实力,更了解女儿的血液中早就融化了一种名为“求胜”的精神。拿起电话的那一刻,在女儿泪流满面的声声“对不起,爸爸”中,理解女儿当下痛苦心情的老马,也流下了心疼和怜惜的眼泪,之前父女间所有的不和都在这无声的抽泣中完全化解。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一种能被他人理解的渴望。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心智发育中的孩子呢!

父亲老马和教练在女儿前爆发的首次冲突:我女儿的战斗风格是进攻,你却随便给她点技巧,就让她去战斗。这就是跟狮子说:你要像大象一样去战斗,你别乱教她,让她既不像狮子也不像大象。

面对一个无比了解和全然理解自己的父亲,对女儿来说,这是莫大的幸福啊! 在血缘上,他是父亲;在学习中,他是引路人;在情感中,他是知己。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般的父亲,再加上知遇之恩,女儿自然会拼足全力向前冲,原先单纯是父亲的目标早就在互相理解中转化成女儿自我的人生目标。

理解和信任如同一对双生儿,互相理解带来的就是彼此信任,亲子关系愈加紧密牢不可分。

培根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英联邦大赛之前,父亲将所有摔跤比赛的视频来回播放,仔细和女儿分析屡次失利原因。比赛中,女儿Geeta彻底摒弃教练的指挥方针,无条件信赖父亲的作战策略。就这样,她打破了首场失利的魔咒,一路杀入英联邦大赛的决赛圈,媒体纷纷采访她,她深情地回答:“我想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爸爸,他一直很信任我!”

信任是一条纽带,它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信任是一团火,它可以使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向上的热情,促使孩子尽心尽力。信任是一种鼓励,鼓励孩子勇敢前进,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鼓励孩子踏上曲折的人生道路;信任是一种依赖,更是一种快乐……

当大女儿赢得首次世界摔跤比赛的冠军,她将金牌交给父亲老马,这金牌里饱含着女儿对父亲浓浓的信任和深深的爱;老马擦拭着涌出的泪水,手握金牌激动地说:“我真为你自豪!”他将金牌重新挂回女儿的脖子。在踏往金牌的道路上,父女俩走了整整十年,他能真切感受女儿成长的异常艰辛和万般不易,这金牌里又融入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爱。

金牌的背后,不仅仅是汗水的付出,更是家庭的支撑,正是因为老马为孩子们修筑了这两座牢固的大基石,才可以让两个女儿踏踏实实走向成功之巅。

中考高考已结束,孩子的考试成绩实际也是对家长日常付出的一种检验。如果你还再责怪孩子学习不努力,成绩不优秀,抱怨孩子过多使用手机和打游戏,那么就请先对照一下自己,你除了埋怨责怪之外还做出过什么努力?

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是有着了不起的家长,不是说有多少金银财富去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而是家长能否愿意在理解和信任孩子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努力。

上一篇 《摔跤吧!爸爸》(三)进入新环境碰到“庸才”老师,怎么办?

-全文完-

(完成胜于完美,感谢晓青让我的文章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