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90后的家长们都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0
现在90后的条件都比较优越,他们养孩子也和从前70后80后不一样,也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不一样。

第一个就是精养:进口奶粉,高档服装,接触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华美的一面,当然这也是当代的社会走到了物质的高峰。但是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孩子,被父母呵护的很好,吃穿住用,样样不愁,而且还带着攀比性质。这些小孩子往往有很好的鉴赏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唯一缺乏的就是小孩子的童年天真。因为从小就被灌输了品牌意识,人和人之间的礼貌意识,仿佛是一个小版的父母,而精神和心理都没有正常的发展。

第二点,自己舍不得责怪孩子,不允许老师和他人责怪孩子的。往往是抱着片面的教育,觉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于是在假大空中忽悠着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甚至狂妄自大。结果造成了抗挫折性非常差。动不动就会用哭泣,别扭,强要来要求父母。而90后的父母,基本会不加思索的满足。这样小孩子长大了容易形成太过自私和自我的个性,也极不容易抗挫折。

第三,用人工的自由代替了天性的自由。所谓人工的自由就是不断培养孩子的智商,启蒙,抱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有密集式的现代资讯,来要求孩子尽量的多学,结果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精力不足。学什么都学而不精。

其实养孩子还是要回归最淳朴的原理,小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学会多动和大自然接触,其他的小朋友都接触。第而个就是要教会他们应对挫折,学会快乐,不是过分的保护。第三个不要处处事事围着孩子转,一个给孩子当保姆的父母,远远不如给孩子做导师。感谢你的阅读!

,,
第2个回答  2019-08-15
九零后家长一定会是好的家长,他们童年的一些不好的经历不会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们会给自己孩子绝对多的自由和自主,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九零后家长不会给他们的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或者补习班,剥夺他们的业余时间。
九零后家长会听从孩子的想法,不会严厉拒绝他们的任何要求。
和他们自己的父母比起来,90后更能和自己的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
第3个回答  2019-08-15
对于现在的90后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堂之中,在游戏与玩耍中同样能够收获知识,但是这样的方式要学会收放自如,一味的放纵有时也会让孩子失去探求新鲜事物的兴趣。

举个例子,当宝宝看童话书看到稻田正新奇时,妈妈在旁边背起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当宝宝拿着手机自得其乐地模拟对话时,妈妈却“及时”地上起了数学课,“这是1,这是2,这是3……”

这样的情形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灌输新东西,但是我们要知道一点,真正的判断力和想象力是需要孩子自己在游戏玩耍之中领悟的。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漫无目的的游戏,有时候紧抓着一个小玩具不放手,可以玩很久很久,有时候又连看都不看,这其实不是喜新厌旧,也不是孩子没有兴趣,此时的他思维正处于一种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中,而他那种让父母觉得匪夷所思的玩法,更是一种想象力的培养和延伸。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总是不断的穿插教育打断孩子的游戏,只会起到反效果。

有心理专家表示,对于孩子来说,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父母可以在他产生疑问时适时地进行诱导和启发,以激发孩子的好学、好动、好玩的天性,使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使索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而非将自己感到有用的知识强行授予。

如果总是被迫接受并不想得到的知识灌输,长期以往,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负担,导致孩子潜在只能受到影响,从而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关键是要在玩耍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学习,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

过早地让孩子读书认字、背诵古诗、学习数字,都太过于抽象,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所不及的。再者,在宝宝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强迫他们数数或写字母、认字会使他们感到精神紧张。

此外,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干涉孩子的玩耍方式。爸爸妈妈们要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的玩耍方式,允许他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要求,才会帮助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不要去干涉孩子的游戏方式,在遇到有危险的活动时可以制止,其他情况均可由孩子自己自由发挥,让孩子自己充分的研究和探索事物,就算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也不要去干涉,除非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帮助他,这就是孩子的学
第4个回答  2019-08-15
如今第一批90后已经快奔三了,也有不少90后已经为人父母。

80、90这一代人,也开始肩负起了社会以及家庭的责任。

同样,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上,80、90后的家长,也有着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观。

1

教育应该多元化

传统教育一味的标榜知识的重要性,却遗忘了知识以外的东西,例如:生活技能、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等。

如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起孩子的多元化培养。

我有一个朋友,他结婚很早,大学毕业就早早的步入了婚姻,相比同龄人,他家孩子如今真的可以帮他打酱油了。

有一次,找他喝酒,无意间我们谈起想让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他,除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同时,更希望他可以早早的独立,去过他想要的生活。

其实,我很赞同他的观点,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单一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了,而多元化的培养,将对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

正如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表达的思想一样,读书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改变认知。

前不久,看到我这位朋友在朋友圈晒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中,有他和孩子一起游泳、爬山、锻炼以及骑行的瞬间,看到这组照片的时候,我承认我是羡慕的,我羡慕他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更羡慕他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爸爸,在他人生的成长中,教会了他很多受用一生的技能。

我想,教育的多元化,根本是家长思想观念的进步,更是为人父母的80、90后一代人的进步。

2

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说起社会教育,我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学校、课外补习班、兴趣班,这些都算是社会教育。

但家庭教育呢?我们都知道,80、90这一代人,真的很不容易,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他们每天疲于奔命,甚至连周末很多人都没有时间陪孩子。

虽说由于生活压力,家长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孩子的个人成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大家还是越来越重视起了家庭教育。

谈起家庭教育,我不仅想起前阵子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和妈妈在电梯里,跟妈妈说起,别的同学经常拿着自己的东西,但她没有生气。

这时,妈妈就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呀?

小姑娘说:因为妈妈说,我们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此时,这位妈妈听到这句话就笑了,我也笑了。

我说:姐,你家孩子真的教育的很好。

这位妈妈笑着跟我说,她从小就很听话,但我觉得我后面会告诉她遇到这种事情该去怎么做。

人常说:想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你家孩子就知道了。

没错,一个有涵养和家教的孩子,身后一定是有一对耐心且注重家庭教育的父母。

3

更加注重孩子软实力的提升

说起软实力,很多人会想到很多:记忆力、情商、口才、思维等等。

我曾见过小小年龄就口出惊人的小孩,也见过年级不大,却能将唐诗宋词背诵如流的少年。

但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很多孩子的优秀是我所无法想象的。

其实说起来,我还是很感谢自己能进入教育行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入一行,不知其行更不知其难。

我看过,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仅有休息时间的父母;也看到过,在孩子比赛时,家长呼吸停滞双目凝视的紧张,更看到过,很多家长站在教室门外眺望孩子时的期盼。

所以,在孩子培养上,很多家长真的拼尽了全力。

我曾和一位家长有过一次简短的攀谈,我问他:您觉得如今这个时代,什么能力对孩子特别重要。

他只说了两个字:思维。

其实,当时的我并不是很理解,虽然我也觉得思维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很重要,但当我亲耳从别人那里听到这个词时,却也觉得异常的沉重。

后来,直到我读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后,我才明白,这位家长为什么觉得思维很重要。

文章中这样一句话: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思维状态导致了人看不清本质,干扰人判断的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往往决定着他对于事情的理解和判断,而生活中的强者或者说那些层次较高的人群,他们一定是在思维上是强于很多人的。

以前和一个同事谈起过人生成长的等级,他说人生有四个等级,普通—优秀—精英—卓越,对于普通,我想大家不会太关心,但优秀和精英、卓越该如何来理解?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让我来说,我说优秀的人大概就是那些执行力强,能把想法变为现实的人,而精英的人大概就是能用思维就可以创造价值的人,最后这个卓越就是他既创造出了个人价值,同时也创造了社会价值。

同事笑着说,你说的对,但仅仅只是一方面,我觉得从普通到卓越一定是有拥有三个核心能力,即执行力、解构力、重复。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应该是:执行力、思维能力、坚持。

所以,这里面提到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最常见的逻辑思维、变相思维、逆向思维、正向思维等等。

如今,思维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而且思维对于我们生活、工作的帮助也非常的大。

记得以前有写过逻辑思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也用了很多生活常见的例子加以说明。

逻辑思维强的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思维对于孩子的帮助时,也就更愿意为孩子的思维做投资,并且是持续且长期的投入,因为他们坚信,思维的强弱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80、90后接受到了更超前的思想,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更加具有科学性。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预见,传统教育势必会进行革新,而随着新的教育观的蔓延,整个社会,也会因为这种改变,产生“蝴蝶效应”。

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同时“质变”亦可以创造“量变”。

所以,80、90后家长教育观的改变,亦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唯有我们家长先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进而改变我们孩子人生的高度。
第5个回答  2022-05-04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
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
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地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
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