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导之以政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解答此题,要先读懂材料中的文言文,知其大意. 材料一中孔子的话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明白了这个意思,答案就不难了.(2)这实质上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性题目的做法,一是要联系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凭空探究;二是要联系自己,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有真情实感.此题要求对材料二中的“刑”还是“信”的问题进行探究,发表看法,这需要结合材料已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1)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2分)(2)答案示例一: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不像一般百姓一样只关注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而是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 答案示例二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怀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意思.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改.(观点(1分),理由2分)参考译文(1)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2)君子思念(想)的是道德,小人思念(想)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2分)

小题2:(1)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理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不像一般百姓一样指关注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而是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

(2)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怀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义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改。(只有观点布陈述理由不给分,观点与理由一致1分,理由3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的题目,浙江的考卷明确了对《论语》的考核,并且指定了篇目,记住指定篇目的内容、思想即可,关于探究的题目,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 论语为政的古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闻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