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民办学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14
一.办好民办校,难在何处
民办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民办学校的兴衰与资金、政策、人才、环境、资源等到不到位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管理者---校长的综合素质、责任心、稳定性、协调能力及开拓精神有直接关系。办教育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过程比较长、回报比较慢。另外,受政策不到位的影响,民办学校面临着优秀师资和生源的双重短缺,要办出质量和效益确有一定困难。
民办学校的投入与回报难以平衡,是不少办学者最大的苦恼。而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且浮动性又较大。就师资而言,民办校不仅得高薪聘请名人名师来撑门面或执教,还得以相应的待遇吸引为数不多且有着多种后顾之忧的青年教师。正是高额的付出和来源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民办学校办学者和管理者肩负着公办校无法比拟的风险和压力。
缺乏公平的办学环境,让民办学校办学者最为心寒。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民办学校培养人才须付出比公办学校更多的努力。同是办学机构,民办校必须承受来自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压力。同类问题出在公办学校可以大事化小,而民校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地,常被部分新闻媒体无情“炒作”。
不同的办学理念和运作方式,决定着民办学校的生命力。办学须以经济实力作后盾,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投资者与管理者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上认同不足,运作体制上不够融合,难免出现投资者与管理者的矛盾。校长作为管理者要绝对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与投资者的经常汇报和沟通是何等重要。
二.知难而进
要力足特色、敢于创新、走出办学“老一套”误区。一是办学定位于现代教育,以优美的环境、创新的意识、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校风吸引生源;二是有效利用闲置资产办学,尽量降低办学成本;三是向社会招聘有志民办教育的中青年教师,营造创新务实的办学氛围。四是育人与育才结合,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公办校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模式突破有困难;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于教育课程的计划灵活,办学特色,小班教育等。具体来说:
1.培养组织一支德才兼备、有开拓精神、相对稳定的校级领导班子。必要时,可以以公开招聘竞选的形式产生。
2.把握住教师入校关。除了学历、职称、教龄等基本要求外,还要考虑年龄结构和形象气质。
3.把握住学生入学关。对小学和初中来说,新生入学“多多益善”。因为他们还是“毛坯子”。而对高中新生绝对不能只强调“多多益善”,个别高中新生已养成坏习惯,往往“一条臭鱼搅合一锅汤”。对这样的“臭鱼”坚决要拒之门外,因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
4.严格管理。对已经入校的师生要严格管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从领导和教师做起,坚决杜绝校内打架斗殴现象;杜绝“乱课”现象。
5.创建校园文化。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她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都在默默地对学生施以影响;她里面人的言谈举止更浅移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首先,应明确创建“无烟学校”。彻底杜绝校内吸烟现象。注意教师着装,严禁化浓妆,不许穿白大挂上讲台。见面互相问好,尤其要注意:当学生给老师问好时,老师一定要回应。积极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美好和谐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6.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学创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手段和电脑多媒体设备,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充满现代气息的课堂氛围。
7.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因岗设人;因功定薪。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中、青教师的积极性。
8.处理好学校五大关系:师生关系、干群关系、老青关系、班任和科任关系、一线教师和二线教辅人员关系。因为学校好比一个交响乐队,要想奏出优美乐章,必须协调一致。
9.抓好毕业班工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应对立起来,而毕业班的毕业升学考试正是对这两种教育的综合检验。也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
10.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搞好关系,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他们的支持。有机会要经常
呼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将民办、公办校同等对待,共同发展。
11.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让更多的家长选择我们学校。
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应该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眷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使命,一种激情,一种希翼,一种独立于人间百业的美丽景观。它书写的,是人类的明天,而不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正在向传统告别。告别一种填鸭式的机械,告别一种知识容器式的单调,告别一种狭隘的眼光,一种只为考试而学习的无奈。
未来的教育,将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把孜孜苦读变成愉快的采撷。我们要把学生塑造成智慧品质与情感品质的和谐统一体; 塑造为兼具文化素质及学习素质的新型人才; 他们将是善于自我激励,富有创新精神,敢于不断进取的一代; 总之,我们的教育应是全方位地打磨,提升学生的素质,使之能够肩负未来。
正是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要革新自已的思维。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形成鲜明的特色。要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手拉手,献爱心、志愿环保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我们尤其要注重言传身教,在校内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而把整个校园变为立体的课堂,去熏陶、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