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孩子的对话,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成争吵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9

主要是因为有代沟,同龄人之间很多事情都不能相互理解, 更何况是与相差二三十岁的父母之间。

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缺乏耐心,他觉得跟父母说很多事情 ,父母都不能很好的去理解他,然后他的语气就会变得不耐烦 ,然后就会让父母伤心,既然而然就会吵架。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总以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毕竟是己走过的路要更长,经历的事需要更多,但是很多时候做孩子的很讨厌父母这种倚老卖老的行为。

父母也应该好好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他是你的孩子 ,但是首先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应该跟他平等的语重心长的进行交流 ,而不是以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是偏见去左右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有一些弯路时自己年轻的时候走过的就不希望孩子再犯同样得错误,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在被安排好的人生轨迹上行走不自己走一些弯路 怎么会成长呢。

沟通很重要,耐心很重要,能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在一起的时候 ,觉得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说话很重要。

第2个回答  2018-01-10

“妈妈,我的作业做完喽,你可以陪我拼乐高啦。”

妈妈:“什么?拼乐高,你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赶紧去谁家。”

”但是妈妈你答应我的哦。“

妈妈:”说这么多干嘛,赶紧去睡觉!对了,你还没有洗澡吧,你这个孩子太不让我省心了,前面那么多时间你都在干什么?”

“但是傍晚时我们说好的。你都三天没陪我拼了。”

妈妈:“我跟你说的时候,那时候是几点?是八点。你要是麻利把作业写完了,那当然可以拼啊,现在都十点了!”

(委屈地)“你不守信用,你说好的跟我拼,我很快的把作业做完了。之前,你也没时间给我辅导作业,你一直都在忙自己的事!”

妈妈:“你作业没做完,是我的责任喽?作业到底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你要不要我替你去上学?你推卸责任还这么理直气壮啊。”

我们和孩子的对话之所以一步一步演变成争吵,就是因为:

我们总是从自身出发考虑,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妈妈此前答应一起拼乐高,孩子一直记着这件事情;

对孩子提一些宽泛的不具体的要求;

我们总是在指责他们、发泄情绪,不注意自己的态度;

我们给孩子贴了太多负面人格特质标签;

我们总是不能体谅他们,理解他们;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要求凌驾于他们的需求之上;

我们总是耐心不够,尊重不足,平和太少。

妈妈答应一起拼乐高,孩子一直记着这件事情。

就算时间晚了,妈妈也可以保持善意、耐心,平和地和孩子商量讨论。

孩子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妈妈应该跟孩子一起讨论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

孩子是跟我们平等的个体。只有尊重他们,关照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平和、耐心的沟通,合作才会发生。

否则,亲子对话就会充满对抗,最后演变成争吵。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顺手点个赞哦~ 我是精读300本育儿好书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