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来说是非者,本是是非人”,读《增广贤文》就明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在生活经常有这种人,故做神秘地来到你身边,说:“有人说你坏话”。一般人一听,肯定火冒三丈:“这人怎能这样,哪天找他算账”。如果真是这样,你就上当了。但事实上,上当的人应该占大多数,一但上当,就给自己增添了麻烦。

因为有几个原因必须要分清:

那个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他为什么要来告诉你?

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或者没听到人家当面说根本不去理睬,麻烦自然就少了很多。没必要花精力去核实别人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即使真的说了,咱们又该如何呢,吵一架?

看看咱们的先贤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事情?

《论语》里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样才可以做到心地清明。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可以称得上心地清明。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称得上是高远了。”

孔子态度非常明确,所有挑拨离间、诽谤话都不需要理睬,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心地清明了。

俗语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被人议论再正常不过了,可就有的人喜欢挑拨离间,并善用丑恶卑鄙的手段谋算别人。

所以,我们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和一颗坚强明智的心灵,保护自己不受谗言与诽谤的伤害。生活中,我们要冷静思考,明辨是非,不给谗言和诽谤留一点生存空间。

很多时候,人生的许多烦恼不是来自客观环境,而是由那些爱搬弄是非的人凭空杜撰出来的。 《增广贤文》 里就说了

“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就是要人们警惕那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这种人将大家的生活搞得乌烟瘴气,使人心难得一刻安宁。只不过,有时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担任着这种角色。一个本来善良的人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成了罪恶的传声筒,听起来多么可悲。所以,莫道是非、守口如瓶,不仅是个人的一种道德修养,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成大事者认为是非对错不过是人们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是非对错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偏见,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偏见不放,于是产生了是非对错。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防来说是非的人。

对于是非人,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远离。即使无法远离,也要学会有意疏远。这样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才不会被搅动,被世风吹得东倒西歪。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必须有自己坚守和相信的东西。要学会去相信别人,甚至要学会永远不要怀疑。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有原则和立场的人,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挑拨离间。

古代有一个名人,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民就是北宋的富弼。

富弼,字彦国,洛阳人。

年少时,富弼走在洛阳大街上,有人过来悄声说:“某某在背后骂你!”富弼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富弼说:“怕是在骂别人吧,估计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骂他的人“闻之大惭”,赶紧向富弼道歉。

年少的富弼分明是假装糊涂,却显示了他的聪明睿智。俯仰之间可见心胸之狭阔。20岁不到,富弼就以文章出名,被誉为“洛阳才子”。

平民如果不能“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只是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恼而已,虽着职位越高,不能明是非的话,则直接误国,容易被对手施反间计成功。

很多时候将领外出打仗,往往在即将打败敌人的时候,功亏一篑。并非将领不知道该如何打仗,力量不济,而是国君听信谗言,在最关键时刻除掉了他们的兵权,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个非常惨痛的案例。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一直是个小国,但是它确实一度强大,以至于它的军队攻打到了齐国,而燕军的统帅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乐毅。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这就是齐襄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战死。

即墨城中没有守将,几乎要乱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他叫田单,带过兵,打过仗,于是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

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士兵的士气旺盛起来了。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整整三年,都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十分嫉妒乐毅,于是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那个能耐,而是他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都归顺了他,他就自立为齐王。”

燕昭王十分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太大了,就算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于是燕昭王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太子即位,他就是燕惠王。田单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在齐国做王了。其实燕国只要另派一个大将来,就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毕竟齐国只剩下这两座城了。

燕惠王在即位之前,就和乐毅有些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害怕回国受到迫害,于是就跑到赵国去了。

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但燕军的将士都很不服气。很快骑劫就上了田单的当,一会挖了即墨城里百姓的祖坟,一会又削去俘虏的鼻子,使得即墨城里的兵民更加众志成城。同时田单还诱骗骑劫说会来投降,结果骑劫信以为真。后来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田单使出了火牛阵,燕军大败,所攻占的70多座城池全部被田单收复了。

燕昭王和燕惠王的区别就在于, 一个有自己的立场,绝对不听信是非言 ;一 个毫无立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左右摇摆。这也是圣君和昏君的重大区别之一 。

在是非面前,我们不但要学会抵制,还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立场。我们一个最基本的立场就是不要恣意去怀疑别人,不要恣意去猜忌别人。只要一种下怀疑的种子,这个种子就由不得你控制,就会生根发芽,它会疯长。

从前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了从地窖中带出来。几天后,他要用斧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家的斧头已经丢失。他四处找都没有找到,于是他开始怀疑是别人偷去了,而有最大嫌疑的就是他的邻居。于是,他仔细地观察他的邻居,觉得是他偷了斧头。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很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一样。总之,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斧头!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跑去地窖储存物品。当他打开地窖门时,突然发现那把斧头正躺在地上。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所以辨明是非这方面,古代已经给我们做了榜样,只要用富弼的方法应对,咱们可真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心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工作上。这样的话世上是不是少了很纠纷呢?“天下本无事,是非来扰之”。朋友说对不对呢?

《 增广贤文 》是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的思想汇编,是历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对普及文化、治世育人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价值。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由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读来朗朗上口且便于记诵,使人们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体会其丰厚的内蕴,时至今日依然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推荐家大有空问读《 增广贤文 》一定会有所则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