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结晶,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观念以及经验总结,是凝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聚合力的力量所在。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増强。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力量的存在,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精神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文化的民间性表达。陕北说书即是如此。

陕北说书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说唱艺术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关于这门说唱艺术的历史,目前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在清代的《榆林府志*艺术志》里记载有:“康熙九年,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关于陕北说书的起源,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三皇子太子与宫廷权利角逐失败,双目失明后被放逐于野外,被拥有动听歌喉的美女所吸引,后来他发现这个美女是蝎子精所变,三太子就将其打死显出原形。他把蝎肠抽出缠于躯体,又将尾巴固定在上边,用其弹唱行乞。这样就发明了说书,并流传了下来。姑且不说传说的真实性,但至少证明一点,说书艺术源远流长。

陕北说书的形式分类

对于陕北说书的形式分类,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伴奏乐器分,可分为三弦书和琵琶书;按照演出规模和形式分,可分为坐场书和走场书;按照演出场所分,可分为会书、家书、地摊书、舞台书;按照书文篇幅和说唱程序分,可分为书帽、小段和正本等。

陕北说书的题材内容

陕北说书的故事题材非常丰富,”奸贼害忠良,姑娘招相公“一类的创痛故事架构虽然仍很顽强的存在,但陕北说书人广泛汲取了宋元以来所积累的大量传统说唱文学故事,极大丰富了陕北说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演义、公案故事、爱情侠义和民间故事。

陕北说书的文化底蕴

陕北说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创新,在陕北大地上留下了厚重的文化沉淀,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历代都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在娱乐、审美、教化等方面,也发挥了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食粮。

陕北地处高原,沟壑纵横且交通不利,人们的生活状态很局限,陕北说书对陕北人民而言,适宜他们的娱乐方式。因为陕北说书的形式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群众得到很好的沟通,甚至产生对生活的共鸣。

今日的“陕北说书”,演唱的多是传统书目,说唱形式也一成不变。传统书目包含的思想、观念等,多反映过去那个时代的主题,与新时代精神相距甚远,如此,很难提起年轻听众的普遍兴趣。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就必然追求更高水准的精神生活。电视、录像、舞会、卡拉OK、台球、棋类以及南来北往各级各类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已经把“陕北说书”挤出城镇,挤向了十分偏僻的山村。
被称为陕北民间艺术中最耀眼的技艺之一的“陕北说书”,虽然在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滋养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有了更新的要求,“陕北说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便成了亟待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