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到1999年中国的教育方面有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3
一九四九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12月23日-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必须坚决正确地招待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军管会接收新解放区的各级公立学校,组织开学复课,对学校进行整顿改造,取消国民党反动训导制度和反动课程。开设革命的政治课程和其他新课程。
一九五零年
  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这是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此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工农速成中学。
  5月1日,《人民教育》杂志创刊。毛泽东为该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6月1日-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
  6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讲话中指出,有步聚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意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
  6月19日,毛泽东就健康问题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次年1月15日,再次写信给马叙伦,提议采取行政步聚,具体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
  7月5日,政务院发出指示:对救济失业教师与处理学生失学问题提出政策措施。    8月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8月2日-11日,中国教育工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队伍的一部分,教育工会以保护教育工作者利益,提高教育工作者阶级觉悟为主要任务。    9月6日。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波、捷、罗、保、匈五国学习。11月30日,上述五国来华留学生陆续到达北京,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9月20日-29日,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工农教育的实施方针、领导关系等问题。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出席会议。会议提出必须实现“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各方面配合”的原则,着重以工农干部和积极分子为主要教育对象,分别以文化教育、政策时事教育为主要内容。    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    12月14日,政务院发出《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
  12月14日,政务院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据此,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确定了处理受外资津贴学校的原则、办法和接受工作中的具体政策、措施。至1951年末,按不同情况,对全部接收外资津贴的大中小学校,分别改为公办和中国人民自办,收回了教育主权。此前,教育部已明令接办辅仁大学。
一九五一年
  3月1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制定发展和建设中等教育的工作方针与措施。会议提出,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为该报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文教界开展批斗《武训传》及< 武训精神>的运动,以期达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
  8月27日-9月11日,教育部合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讨论制定发展、建设新中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会议提出,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以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培训相结合,五年内培养百万小学教师。
  9月20日-28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讨论制定新中国民族教育方针。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要任务,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9月,北京、天津20所高等学校教师开展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京津高校教师学习报告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   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一九五二年
  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5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克服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偏向的指示》。    6月5日,教育部公布汉字常用字表,列出常用汉字1500个字。这个常用字表成为扫除文盲工作中的脱盲标准。
  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指示规定,从本年秋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7月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师的指示》
  9月10日,教育部发出《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提出将全国私立中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此项工作于1956年全部结束。
  本年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并把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1955年又调整部分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设置和分布,以改变高等学校过于集中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状况。经过两次大调整,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格局。
一九五三年
  1月13日-24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召开大区文委主任会议,会议根据党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
  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毛泽东主持了会议。会议作出抽调干部充实学校领导,编写教材,允许小学民办,注意青年健康,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等决定。
  6月30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9月24日,中共中央批发教育部党组、高等教育部党组、扫盲工作委员会党组三个工作报告。提出要使全国文教工作在中央统一方针领导下,逐步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轨道。
一九五四年
  5月17日,中共中央批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党组《关于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情况报告》。批示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使文教事业更有效地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服务。
  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8月29日,中共中央转发北京市委《关于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在批示中提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改进中小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教育权利;对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