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小知识小学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1. 人民币小知识
人民币小知识 1. 第五套人民币的常识
以100元为例:

一、票面特征

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票面正面主景为 *** 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 数字为“100”、面额“壹佰元”和椭圆形花卉图案。票面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票面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票面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图案,左侧为人民大会堂内圆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设计特点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将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我国传统手工绘制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钞票的设计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特点是:

1、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额数字,既便于群众识别,又增强防伪功能;

2、取消了传统设计中以花边、花球为框的设计形式,整个票面呈开放式结构,增加了防伪设计空间;

3、背面主景设计采取组合风景方式、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技艺,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图案花边设计既保持了货币的传统风格和特点,又具有防伪功能;

4、票面简洁、线条清晰、色彩亮丽;

5、增加了机读技术,便于现代化机具清分处理。

三、防伪特征(见图)

1、固定人象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 *** 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头像。票面正面主景 *** 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票面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左下角“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主景 *** 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票面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2. 关于钱币的知识
钱币知识: 铸币: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

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 比轮: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 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

重10克左右。《以此类推》 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面:指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钱币的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这突出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部较宽者 狭郭:指内部较狭者。

重郭:指两重内郭。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粟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出文: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郭外,又称四出,四道。 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部较狭,又称狭轮,狭边。 重轮:指二得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日:指钱背之凸起的圆圈,又称日文 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

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所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为铜质。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

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

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岳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
3. 收 *** 民币有哪些必懂的常识
一、成套收藏才有价值

对于一些人民币来说,单张的价值不大,只有成套收藏才有价值。比如说早期发行的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都很值钱,甚至有价值百万一说,但是你要是只有一套人民币其中的一两张显然不够,要全部收藏了才行。一套人民币值100万,但是其中的一张人民币可能就只值几千。

去年底发行的猴年纪念币在投资市场引发了一阵狂热,实际上单枚生肖纪念币的升值空间很小,集满一套才有收藏价值。

二、残币不值钱

无论是收藏纸币还是硬币,都要尽量保证币种的完整性,外观上看越新越好。千万不要以为越老越值钱,我们所说的老指的是它的发行年份,而不是外貌。如果你收藏的纸币缺了个角或是非常破旧,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比如1980年发行的第四套100元人民币,一张崭新的可能价值上千元,但如果是破旧的可能就只值100多元。
4. 古代钱币常识
华货币起源于夏、商、周,统一于秦。由使用天然具 (海贝、石贝),约在三千年前,已经有了金属铸币。战国时代以前,长期使用的是仿形货币,如仿具 (金属铸具)、仿农具铸 (空首布等)、仿刀削的铸币(各类刀币)。秦汉至隋,我国钱币由仿形逐渐转向统一,从此开创了以诸如半两、五珠等重量名称命名的又一货币时期。而自唐高祖武德四年起到清末止,共计1291年,不再以重量名钱,冠以历朝皇帝年号“有的注以地名”。北京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京金元为纸币全盛时朗,明清相继沿用。到了清代实行了铜元和银元。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币制是十分复杂的,历代同时流通的货币,因时因地因政局形势变化而不同。钱币有大钱、小钱、官炒钱、私铸钱之分,还有小平 (即当一文)、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直到当五千。同样是小平钱又有大型、大枰、小型、小枰之分。还有合背、合面、剪边、磨边环、对文、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的性质分:有记重钱、记值钱、记号钱、记年钱、镇库钱、压胜饯、庙宇钱、撤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饯、择钱、祖钱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古钱的大小不同、铸地的不同、官铸和民铸的不同、钱文字体的不同,形状的不同,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的价值悬殊很大,相差儿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如金代泰和通宝小午钱,图谱标4500元,折二型泰和通宝标2000元,又如明代永乐通宝小平钱标价6元、折三永乐通宝即是孤品,标价8万。唐代会昌开元通宝,背 “景”字标价s元,背 “永”字的标价1000元。咸丰通宝普通小平钱只标2元钱,而铁母标价2500元,雕母(祖钱)标价8000元。
5. 怎样教小孩子认识人民币
亲,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呢?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有认识人民币,拿钱给她看她倒是全能认识,但是元、角、分之间的转换不灵活,呵呵。

建议您平时购买商品时,让孩子付款,大人在旁边看着,日积月累,对面值的认识应该没问题的。但是买一件商品尝珐佰貉脂股拌瘫饱凯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应找回多少,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和孩子一起实践,也可以和孩子做些相关的小游戏。

孩子们都还太小,接触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也许我们做为家长不能操之过急,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我们的另一种成长,呵呵,大家一起成长吧。祝您生活愉快~~。
6. 收藏钱的小知识
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

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

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

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

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

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

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

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

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

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

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7. 关于钱币的收藏小知识
收藏是种文化,是种喜欢,无论什以东西,只要喜欢就有收藏价值。钱币收藏对于我们主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方面:文物和欣赏价值,潜在的投资价值,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样也是一件小型艺术品.收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人民币是艺术与价值的结晶。小小票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潜在着人文、历史、地理、民族、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收集钱币,也是对知识的吸取与学习。就三套人民币而言,有反映新中国伟大建设成就,也有刻画极富时代鲜明特色的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人物的风采,还有描绘伟大祖国万里河山的辽阔壮美,以及反映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丰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你看我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风姿,就展现在2角券的正面主图上,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通车,向世人豪迈地宣告:水深流急的万里长江从此天堑变通途,画面的远景是宽阔的长江,江面上鸣笛急驰的轮船正劈波斩浪驶向前方;在1元券的背面图案上,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千里大草原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和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的放牧生活的生动画面,蓝天白云底下是千百只小肥羊正在欢快地吃着嫩草;再细看5元券的背面图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沸腾的矿山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运煤的列车呼啸奔驰;而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基地甘肃玉门千里戈壁大油田石油生产的主要场景又呈现在2元券背面彩图上;七个券种,七个画面,各具特色,个个醒目。这些图案集人物、机械、劳动场面于一图,生动活泼,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小小画面展现出宽阔而深远、精美而活泼的时代气息,加上精湛的印刷效果,将时代生活、历史进程浓缩其中,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状况,集史料性、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观赏这一枚枚纸币,让人们对流逝的岁月勾起沉沉的追忆,又给人们留下艺术美感的享受。唤起人们强烈的收藏欲望。

具体各套人民币中的具体高价值品种,应属以下品种:

第一套人民币:

1951年版一万元“牧马图”券(60万元)、五百元“瞻德城”券(30万元)、五千元“蒙古包”券(20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

1953年版三元券(7000元)、五元券(6000元)、十元券(65000元);

第三套人民币:

1960年版壹角券(1100元)、1962年版“背绿水印”壹角券(9000元)、1962年版“背绿”壹角券(600元);

第四套人民币:

1980年版50元券(125元)、100元券(120元);